清不同概念、不同规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时把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学生提问式结尾在进行一堂新课后,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间总存在着种种冲突,学生在消化过程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更接近他们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此基础上的指点,也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我们在讲完“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以后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需要讨论或加以解释的?展开讨论,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有同学会提出马拉车的问题:既然马与车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马会拉车前进而不是车拉马后退?有同学还会提出“斗鸡蛋”的问题:既然相撞的鸡蛋之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被撞的鸡蛋容易坏,而主动攻击的鸡蛋不容易坏?教师要紧紧围绕“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中心,巧妙地避开学生提问中出现的与本堂课不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我领悟,道理通过学生自己说出,老师略作阐发.这种结尾设计,看似随意,其实精心,在结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发问,努力创设一种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使我们的教学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首尾呼应式结尾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比较注意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的设计,在引入新课时,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便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我们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能紧扣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很好地解释开课导入中“情境”设计的有关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能较好完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意义建构”.
探索活动式结尾为促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内容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与课堂知识的关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乃至假想.在课堂结尾时留有余地,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有些内容学生难于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或布置为实验习题,这样的结尾除了能检查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外,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提供一片新的天地.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