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的知与行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1-29 20:15:23 |
|
|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知和行的缺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积极实践探索,采取搞好课前预习、实施读、练、议、点教学、组织学生互助、抓好课后作业等措施,来弥补教学缺失,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知行
物理难学已司空见惯。一方面是学生“我就是学不会”、“听老师讲也懂,自己一做就错”的无奈;一方面是“讲几遍了咋还不会”的责怪。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对教学环节中“知”与“行”认识的偏差及由此引起的教师大包大揽是最主要原因。
1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1物理教学中“知”的缺失存在着以下几种“境界”
我不知道:在学生问题时,当老师反问到某一个很简单的定理或公式时,得到的回答就可能是“我不知道”;一知半解:部分学生,天天也再埋头学习,也记住了一些公式、定律,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说来似乎知道,做来处处乱套;知而无序:知识掌握得不系统,只是一些凌乱知识的堆积,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体系。这就造成有些会,有些不会,联系起来了;只知不做:有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但不屑于实践,做题,知与行脱节,造成眼高手低。
1.1“行”的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听懂了就是学会了,把学会与会做等同起来,忽视“行”的环节。教师也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做的权力,以讲代做。常有以下几个层次。
不知不行: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无心去实践,去做题了。知而不行:对基础知识也学懂了,听会了。仅此为止,不去做题,真让其做去了,又不会做,徒有“我也听懂了,怎么不会做”的困惑。时行时停:也有学生,在外因的促使下也做一定的题,但间间断断,不能形成体系,实践的漏洞太大,也难有理想的成绩。浅行辄止:部分学生,也知道“行”的重要,也在做题,但是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就知难而退,总徘徊在较低的层次。行而无序:也有部分学生,整天辛辛苦苦地做题,但没有头绪,没有做后的反思与总结,也很难达到融会贯通与提高升华的境界。
1.2教师在知与行中的错位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无知的探索中,教师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我们部分老师只是不辞辛苦地讲,剥夺了学生的时间与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只相信“我讲你听”,视学生为容器,硬灌强塞。不相信学生能自学,习惯讲,只管讲,讲满堂,讲了就算完事;学生习惯听,喜欢听,听懂就觉得学会了。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清楚明白,占用了时间;学生听得轻轻愉快,点头称是,不再动脑。这样的课堂只能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放就忘”。
2.解放思想,积极探索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学习,去感知,去思考,去判断,去实践,去实验,去做题,去犯错,去纠错,去反思,去总结,去提高。学生能读的不讲,能想通的不讲,能讨论解决的不讲,能自己做的不替学生做。
3.搞好预习,提高效率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懒惰。其实还在于我们缺乏引导,如果我们在每次下课时都对下节课,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明确地给出预习思考题、检测题,把空的要求变成了可操作的学习步骤,学生就会把有形的预习落到实处。并在预习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求知。
4.实施读、练、议、点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采用读、练、议、点教学法进行教学:
读。一是边读边猜。读前边的,猜后面的,从条件和假设猜观点、结论,揣摩、尝试证明推理过程,然后与书中对照,找出差距;二是边读边写。默写书中精彩的片段,记得的写下来,记不住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下,然后对照课本修正自己;三是边读边联。联想与过去所学哪些知识有牵连,教师还要提示参考内容,以便学生归纳对比,发现规律。四是边读边做,让学生做模型,做实验,绘制图形,以及实地观察,让他们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在做中学,对于那些结论性、概念性的东西,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练。一是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堂练习。这种练习教师自己编制,要坚持问题练习化的原则。把教师想讲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编进去[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物理教学不能忽视板书设计 下一个物理: 教学后记: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