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1-30 19:11:59 |
|
|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概念的严密,也不能把物理概念讲得失去科学性。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处理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严格把握教学深度。下面谈谈对一些重要易混物理概念的教学处理。
一、关于质量的教学。
初中物理课本对质量的定义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种定义的本质是把质量作为物质的量的量度。在初中阶段只能讲到这个程度,不能讲“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不能讲“质量与运动的关系”。
二、关于浮力的教学。
教材中没有对浮力下具体定义,只通过具体实例得出: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水向上的浮力。这个定义不是按浮力的性质来定义的,而是按浮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在教学中必须讲清浮力产生的原因,排除“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的错误认识。三、关于功的教学。
教材从“某物体对某物体做了功”引入了功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里回避了“力对物体做功”的严密说法。另外对功的定义用“距离”替换了“位移”,这是基于初中课本中所说的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因此这种替换是合理的。但是,教学中要注意:
1.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引入“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2.要讲清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四、关于功的原理的教学。
功的原理有三种叙述:
1.使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一定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第一种表述仅适用于不计摩擦、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的理想情况,即W有用=W总;第二种表述适用于一般情况,即W有用+W额外=W总,这是功的原理最准确、最简洁的表述;第三种表述与第二种表述相同,且更能反映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道理,但是教材回避了这种说法,主要是考虑初中学生对“克服阻力做功”这句话难以理解。教学中应注意:
1.对于理想情况,可直接利用功的原理;
2.对非理想情况下可借助机械效率求解。
五、关于热量的教学。
热量是热学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热学的重要概念。教材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先从物体吸热、放热的情况出发,让学生理解:当物体温度升高时要吸热,温度降低时要放热,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可用热量来表示,因此热量是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的物理量。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出热量是一个跟物体温度变化的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离开了温度变化去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其次,教材从热能变化情况去理解和分析热量。改变热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当只有热传递改变热能时,物体的热能增加或减少量才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见热量只是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热能改变量的物理量。教材在编写时采用了“分块消化,互相补充,层层铺垫,逐步消化”的教学思想,并没有从微观粒子运动的角度去研究热量。教学中要善于理解教材的编写艺术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关于电压教学。
电压是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理解其他电学知识的基础。但是,要定义电压,必须引入有关电做功的概念,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教材中采用了“分散难点,类比讲述,注意分寸,合理引入”的教学思想。教材先从电压的特征出发,说明电压是迫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再从功和能的角度进一步阐述电压的实质,电流做功和水流做功很相似,电压越大,电流做功越多。这样前后呼应,基本上把电压属于“功”和“能”的范畴的本质含义表达了出来。在教学中要严格把握语言分寸,不要引入其他定义,如电压就是电势之差等超出学生认识范围的讲述。
|
上一个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下一个物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备课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