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第二章“光现象”。
l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接近:①什么叫做声源?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③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l教学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l教学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l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
l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的传播》、激光灯、蚊香、玻璃水槽、水(少许牛奶)、自制针孔照相机
l教师活动预设: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
l学生活动预设:观看多媒体影片。
l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l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做光源,播放多媒体课件。
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
(2)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3)你还见过哪些能发光的物体?
(4)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
(5)光源分类。学生回答:熊熊烈火,美丽的水母,燃烧的蜡烛,可爱的萤火虫。
学生回答:都发光。学生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很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通过讨论加深对光源的理解。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晚上汽车、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播的。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1)同学猜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猜想)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物理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大胆设计实验,共同合作验证你们的猜想,动手实验,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哪个小组做得好而且快。(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加深学生对光速的科学认识。
(3)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和控制实验时间。归纳共同点,发挥想象力,寻找原因,小组交流讨论。
(4)同学交流课前作业:针孔照相机,以小组为单位,评比。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够看到窗外的景物?所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利用自制器件,交流比较。)
(5)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日常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6)多媒体演示:日食、月食。学生讨论:伽利略的方法可行吗?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讨论: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播放课件:光速度的测定。(2)举例说明。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让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第二章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1.什么叫做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