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在实施新课程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求实、求活、求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创新意识教与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轻松自如的氛围中,他们才能自主参与、自由表达。这就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师生互动,搞好合作教学,收到和谐融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心情舒畅,求知欲强,思维变得活跃、流畅,才能产生跃跃欲试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让学生独立探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坐在那里没动,碰到我的目光马上又躲开,我走近与他交谈,你是不会吗?学生点点头,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说:“别着急,你看同桌的同学,他把几个元件是不是逐个顺次连接的?”学生点头,同桌的同学已连好电路,让他和同桌交流,交流了一会,他开始动手实验。这样师生营造了一个平等、信任、宽容的教学氛围,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主动地学习。又如:在进行“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时,我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交流,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记者对‘海市蜃楼’是怎么样描述的?”、“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海市蜃楼’的奇观?”,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满足同学们的要求,接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能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二、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达到探索的目的,需要将观察、思维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探索中认识客观世界,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角色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希望中取得成功,在成功中获得快乐。例如: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一节的教学时,实验前学生并不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要不断吸热,而温度并不变化,做这个实验时,需要学生每隔1—2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一直到水沸腾7—8分钟之后,然后在坐标上描点,绘出水的沸腾图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先是兴奋,进而疑惑,后通过反复的观察,直至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复习“密度”时,给学生提出“现在我们常喝牛奶,大家能不能测出牛奶的密度?怎样测?”这一生活实例,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想得出答案,获得成功,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先后有9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我分别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式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造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一节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电磁铁的知识之后,提出“同学们猜想一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听到让自己去猜想,都积极开动脑筋。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法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来检验,接着,提出“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强弱?怎样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怎样改变线圈的匝数?”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与同学交流,去与同学合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并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