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将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时,正是找到了思维的起始点,可以很好地引起思维共鸣.
2.3设疑导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于无疑处生疑方为进也.”文科类学生不太喜欢主动去思考问题,往往是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样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妨突破教材的束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去做,而且还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在“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中,我们对静电场直接测量的困难、对策、为什么用恒定电流场模拟静电场以及正确模拟静电场的条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和学生进行讨论,以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环节的目的确能理解.在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完成实验操作并绘图后,提出“为什么绘出的等势线和理想情况不完全一致”,“能否用类似方法去模拟其他物理情景”,“模拟法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否有运用的价值与可能”等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做,达到“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探索求异,注重迁移,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指根据同一资料来源,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求不同方向答案的思维方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创造,培养文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然是十分必要的.物理实验往往综合了有关理论、设计方法及高新技术,引导学生把这些成功实验中的巧妙的设计思想方法和高新技术进行“移植”,运用它们来创造性地解决其他实验应用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用钢尺测激光的波长”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件很简单,但实验方法非常巧妙,学生如果勤于思考,会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并进行联想,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就会得以实现.另外,采用推迟评价、思路提示等方法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变通性.如在做“利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运动”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如何减少摩擦力?”,学生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此时如果给学生展示思维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联想,这就是推迟评价.再如:介绍“惯性小车”的演示实验时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倘若所有的物体都没有了惯性,这个世界将会怎样?这种结果预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对文科类专业学生开设物理课程(含实验)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然开设内容,要求以及方式与理工科各专业应有很大区别,要求内容面广而不深,以定性和半定量内容为主.利用实验这一独特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培养文科类学生观察事物的理性思维方式,使文科类人才考虑问题的方式从单一的文科理念逐步形成为文理复合型的更为广阔的科学思维.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