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志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3-16 19:37:10 |
|
|
今天四个班级每个班都上了一节课。这节课的量很大,严格来说可以分作两节课来完成的,由于前期耽搁了一点时间,也只能这样了。也不知学生理解的如何。好在此节课内容可以在下节课多花些时间复习。
近期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反思思维水平,或者说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因为,我觉得许多学生各科成绩不好,物理学习也不得入门,可能与他们的这种能力水平低下有关。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够。
什么是反思思维呢?
反思是思维的一个部分。反思本意是反复思考,它是对思维的思维。思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构性思维,二是反思性思维。
建构性思维,就是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过程,思维从一定的概念和概念结构出发,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判断、推理,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指的就是这一概念、判断、推理过程,我们实际上也是把理性认识等同于这一过程的。
反思性思维是思维的自我思维,它把思维本身作为思维对象,即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性思维的出发点、任务、目的都不同于建构性思维,它以现有的、既定的思维,以思维的逻辑前提和结构为对象,思考着、批判着思维的前提、关系、结构,否定着现有的思维,并把它纳入到更大的思维系统中,形成新的概念结构。没有反思性思维,人们的思维就只会在一定的僵化的概念结构中运行,它不能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也就不能自己构成自己。
反思区分为经验的反思、理论的反思、逻辑的反思、哲学的反思,它们中间最典型的高级形态是逻辑的反思和哲学的反思。但是,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反思,都是以思维作为对象的思维,它是对思维的自我认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从而也是对思维进行控制的认识。
从我接触的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反思思维的发展不如建构思维充分。许多学生做完题目,回答物理问题,往往得出非常可笑的结论也不自知。例如,求出一幢大楼的高度为几十厘米;一只母鸡的质量为几吨;求出省力杠杆的动力比阻力还要大;……出现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解答问题过程中没有反思思维的参与,没有对思维过程的有效监控。或者是问题解答后没有“回头看”。新课标,强调的探究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评估”,评估不仅是一种评价,评估涉及的思维实际上就属于反思思维。只不过,评估更多的是对经验的反思(少数涉及到高级形态)。因此,物理教学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
最近,刚刚学完了杠杆。司南版教材上课后练习中有个题目,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用木棍背起一个重物,一者重物离肩膀较远,一者重物离肩膀近。比较者两种情况中,人手对木棍的向下压力大小,以及人的肩膀受到压力大小。这个题目所配图形非常有趣,重物离肩膀近者,单手抓着木棍,昂头轻松迈步,而另一人双手艰难抓住木棍,躬着背艰难前进。这个题目实际上非常简单,即使是没有学过物理的小学生,也可以从生活经验得出正确结论,或者机灵的学生也很容易从所配图形中想到结论。而我发现不少学生还是将此题做错!这就说明,这些学生不仅解题能力很差,而且思维很不灵活,非常不善于捕捉信息。很缺少一种反思的意识!
物理学习中需要调动反思思维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一把弹簧测力计(量程0~5N),测量重约40N的书包物重。学生一般都能想到省力杠杆,因此还要一根木棒,一把刻度尺。几乎所有学生想到这里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完成了设计方案。我让学生把具体的图形画出来,这样一来,问题暴露出来了。很多学生把支点定在木棍的一端!我问学生,木棍也要受到重力作用,如果不挂书包,测力计示数等于零吗?许多学生开始发楞了,我提示学生对照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学生才想到选择重心作为杠杆的支点。我又问,重心怎么找呢?有的学生开始思考,反应快些的学生很快给出不同的答案。有说选择中点的,有说用手指支起来移动找平衡点的。
通过这种方式,我认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处理问题的意识,而且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反思思维。
|
上一个物理: 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 ” 下一个物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