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该怎样去教?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3-22 16:26:07 |
|
|
猜想不符合了,出乎大家的意料了,大家觉得很奇怪,这时就有观察认真的同学反应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在电路中更换定值电阻时,发现电压表的电压前后两次的不一样,当时自己也没有去太在意,现在想来他觉得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使得实验数据出现了问题。这时我就不失时机让同学们再把刚才的实验再重新进行了一遍,结果大家都发现了这一现象,这次亲身的经历让大家知道了实验中观察的重要性,若在实验中即使出现不起眼的现象也不能轻视,有时会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有时虽不影响实验结果,但也必定隐含着一个新的问题。
(4)得出结论、及时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数据之后,对数据的及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时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结论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趁热打铁,分析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对实验过程就会有所遗忘,对数据的处理就会很不顺利。特别有些实验的数据本来就很难处理,那就更加不能拖延时间了。比如,我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物质的一个物理属性――比热的时候,把相同质量的沙和水,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让它们的温度都升高20℃,发现沙所用的时间比水要少。此时同学们及欲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接着我就让他们完成的下面的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从这个例子说明实验后若能及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特别是物理学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针对现象要大胆的提问,对提出的问题要大胆的猜想,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要有创新,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顾虑学生能力而讲解太多,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能力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新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若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把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改成学生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外观察是一种相对独立进行的活动,也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之一。每个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际,又抽象于实际,这就需要人们把要学习的这些知识自觉地联系于实际,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感性认识,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到周围的物理世界去观察、去实验。如对“惯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坐公共汽车时当车开动,又突然刹车时的感受。如果教师经常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和实验以及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和实验,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的习惯就能逐步养成。他们会觉得观察、实验轻松愉快,好似在玩的时候进行,最主要的这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也许这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也让他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以致用。这种效果不一定比配备仪器的实验差,配备的仪器演示的现象一闪而过,又不可能人人都做。这种方法使学生观察及实验体会的物理环境变大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深刻、牢固,应用知识才能灵活、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虽然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尚在初步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探究能力不高,但他们精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教师成长必看的十句话 下一个物理: 物理学中著名的恒等式和不等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