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助高一新生跨好物理台阶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3 12:39:55 |
|
|
高一物理从知识和方法上与初中物理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因此,高一新生对学习物理普遍存在较大障碍,往往不易适应新的学习、教学方法,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产生障碍的一些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一些对策,收到较好效果。下面试谈谈我是如何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又是如何帮助高一新生跨上物理台阶的,不对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一、产生障碍的原因分析
1、教材上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比较重视感性认识,趣味性较强,注重生产和实际,一般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实验及有关自然现象等具体的生动事例引入课题,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没有很多改变,但对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对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明显提高,这就使得不少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相当抽象、难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侧重于对物理规律的定性讲解,而定量计算不多,要求不高;而高中教材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单位复杂多变,从而使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上认知的差异,从客观上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由于教材的要求相对较低,老师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尽量放慢教学进度,对同一物理问题往往会反复讲解、讲透,课后练习、作业类型单一,学生很少有自己理解、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使学生难于形成理性的学习方法,寄望于靠死记硬背去获取高分。而一旦进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教学进度加快,课堂知识密度增加,课后习题类型多变,大量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理解。而此时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来己习惯了的被动接受方式中,自然对新的教学方法不习惯,而增加学习难度。
3、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由于初中学生认识的局限性,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围着教师转,靠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缺乏预习教材及进行课外实验、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因而在自学和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当差。而高中的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要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思考的主动进取精神,还要有勤对知识进行归类、组合的综合能力。正是由于带着初中那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被动地投入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同样导致了对高中物理学习的负面影响。
4、心理、生理状态上的差异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上升到理性的抽象思维。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科学、合理地抽象出物理图景,多因素、全方位地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较高。由于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局限性,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判断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常会对某种问题的理解形成思维定势和模式,以致在后继的学习中无意识地带着原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物理问题,缺乏全面分析、思考的思维素质,从而对高中物理的学习产生负向迁移的作用而形成学习障碍。
二、应对措施
l、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高一物理学习,不求一步到位,不要一下子就“瞄准高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在学完全部高中物理课程之后进行的考试,其难度、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及试题综合程度等方面与初入高中时的物理考试是不同的,要求要高得多。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及特点作充分摸底,上好准备课,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在紧扣教学要求基础上,不急于加深要求,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和补充,以帮助学生熟识“新”的教与学的方法,例如在运动学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把涉及运动的原因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又如在讲加速度时,由于矢量性学生在初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较难理解,可借用正、负号的意义来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容易接受。可举例子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是逐渐增加的,则Vt>Vo,Vt—Vo>0,加速度为正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跟初速度的方向一致;如果速度是逐渐减少的,则Vt<Vo,Vt—Vo<0,加速度为负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跟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这样,将难点分散到各个阶段环节,循序渐进、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完整认识的目的,利于学习过渡。
2、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刚上高中的学生,认知是有限的,在学习情感和意志方面比较脆弱,怕苦怕累。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思想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与学生沟通,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对学生加以激励,如定期举行物理课外知识讲座、组办物理兴趣小组等,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和发展状况,物理学家的事迹及物理学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排除他们学习物理的种种心理障碍。
3、培养思维能力
刚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干扰,常会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时应有别于初中,不能只强调结论,而应重视其形成过程。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某概念,此概念是在什么基础上怎样建立的?某规律是通过什么实验如何总结出的或在什么知识基础上怎样推导出来的?科学家在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发现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教师的讲解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前,先上好“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实验,再通过规律去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又如,引导学生阅读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开始的“历史的回顾”,沿着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历程,一步步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开始到伽利略把实验事实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这些对日常经验进行分析推理,科学家的实验思想,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科学方法教育。同时,新课教学过程中尽量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逐步启发、引导他们学会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如可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小汽车司机,现正以V的速度高速行驶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宽大的障碍物挡道时,为避免车祸,是急刹车还是急转弯?大多数学生对此题的回答是急转弯。而事实上,为避免车祸是急刹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学生自学能力差是难以学好的。尤其是高一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将在以后学习中帮助很大。在物理教学中,加强课前预习与课堂阅读指导是培育学生自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在教学中,一般会在上节课下课前列出新课的预习提纲交给学生,要求在下次上物理课前自学课文。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解的基础上再针对问题进行阅读指导,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引起注意、激发思维的措施对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完成收效很大,无论是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是对新概念的建立与学习难点的克服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不言而喻,高一阶段,注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致力于进行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上一个物理: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下一个物理: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