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物理课堂教学意外生成的策略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8 13:59:27 |
|
|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一、应对学生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
1、“欲擒故纵”策略
当教师刚开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讨论的话题上来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生成一些比较简单但又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间的经验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些及时生成的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大家,而是充当能力较弱的学生,把已生成的有意义的问题再次提出来,以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共同讨论,寻找答案,把生成的有意义的问题及时解决。这种方法称为“欲擒故纵”策略。“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其中“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在使用这个策略时,我们常用的语言是:“他刚才说的什么?”“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谁知道这是为什么?”等等。
2、“推波助澜”策略
当学生生成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的问题或更深层次的教学问题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经验有限,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教师一般可以借助于发生的问题,推波助澜,把问题深化,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关注,进一步深入探究,这就是“推波助澜”策略。在使用这个策略时,我们常用的语言是:“不会吧!你再试试看。”“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会不会有不一样呢?”等等;引导学生再次探索或者扩展思维,找到事物的关联或者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3、“延后处理”策略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许多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对学生所有有价值的生成,不一定都要当场应对。例如,当教师对学生生成的一些知识点不是很清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个知识点,回家再作一些资料收集,下次再作研究;还有,当教师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很有价值,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具备这个知识点的初步经验时,也可以延后处理;再有,当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是这个教学活动的延续或更深一层次,无法当场解决时,我们也可以另找时间进行活动,无须当场解决。延后应对,不是回避,而是等应对的时机更成熟,等待下一个更精致的预设。
二、应对学生生成的新思维、新方法
1、“顺水推舟”策略
在自主性较大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思路出乎意料,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活动,从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时教师不要去直接干涉,不要强把学生的思路调整到自己的预设上来,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想法,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思路更明朗化,为培养目标服务。当然这个策略要求教师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学会适时的整合。这样顺水推舟的策略,往往会使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运动图像”习题课上,笔者设计如图所示的两个曲线图形,希望通过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区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然而在讲完本题后,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仍然有一部分同学表示不能理解。笔者本想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区别,此时有一位同学示意他可以用走动的方法表示它们的区别,我请他说出方法,他走到讲台中间,向同学们介绍他的做法,接着他先按图A的图像走动(边走边讲解):向教室门口方向走去(0-t1时段),停了几秒钟(t1-t2时段),又向门口走去(t2-t3时段),再接着又转身走回开始的位置(t3-t4时段);又按图B的图像走动:先加速小跑几步(0-t1时段),接着匀速走几步(t1-t2时段),又加速跑几步(t2-t3时段),然后还是向前越来越慢的走几步(t3-t4时段),直至停下。他的这种表示方法,好多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深受启发,立即改变原来的设计,同意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表示,也有几个在t3-t4时段出现错误,经过下面同学大声的指正,最后都表示能理解这两个图像的区别。
2、“将错就错”策略
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假如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作为教师,不必强求学生把思路扭转过来,可以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只是教师心中要藏着目标,并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目标。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应做到关注、支撑和引导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反省能力和教育智慧。应对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还有很多策略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
上一个物理: 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几种观点的认识 下一个物理: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