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认知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先有感知然后才能理性思维。学生在校的学习的性质、内容、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伴随着复杂的心里活动,即学习成果的获得,要想提高学生的成果,即提高课堂实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一、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思维度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获得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观,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对知识进行识记,更要求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事物的领悟。因此,高效的课堂应当是思维的激发、培育和生长的场所,提高课堂效率应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度上下功夫。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和发展的,通过实验、模型、图表、文字材料、课堂讨论及利用多媒体等途径将那些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的迁移性强的知识点及在知识发现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静态的资源,创设成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具有较高价值的动态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和氛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才智,引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和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还很多,只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生动、更高效
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