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6-21 16:22:01 |
|
|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常见的力、热、光、电的现象,而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些现象,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学习物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留心我们的周围,会发现很多物理现象,会产生许多问号,带着问题走向物理,开动脑筋,再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激发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初三总复习时安排了一节交流课。我布置学生可分组、可自己去观察、体验、收集资料,上课时,小组间先交流收集的资料,再派代表汇报。这些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代表1:我家附近有个家俱厂,我们组的同学观察到: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实际上是从力的角度来回答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少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师:这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运用的知识点很准确。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严谨深刻的物理规律,往往蕴含在广阔的生产、生活实际中,因此需要同学们要有一颗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
学生代表2:我帮妈妈做饭时,发现了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个现象和热传递及物态变化的知识有关,是因为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而蒸发要从汤中吸收热量。
师:好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那我们喝汤时,习惯性地要吹一吹,为什么呢?
学生代表2:吹一吹是为了加快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汤凉得快一些。
学生代表3:我妈妈每天都要我吃一个鸡蛋,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查资料懂得了其中的道理。鸡蛋煮熟后,要放在凉水中泡一下,这样就容易剥皮。这是应用了热胀冷缩原理,热鸡蛋遇凉后收缩,而蛋青收缩的程度较大,蛋壳和蛋青分离。用手拿着表面蘸有热水的鸡蛋感觉不很烫手,可当鸡蛋表面有热水时,热水不断蒸发吸热,使蛋表面温度降低,降低到小于里面的温度。当鸡蛋表面变干后,内外具有相同的较高温度。
老师: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我们有些同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的能力,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熟视无睹,不想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来解决平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学们要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学生代表4:看了“神州利六号”成功发射的新闻后,我也很想成为航天英雄将来能去遨游太空,我感兴趣的问题太多了!比如: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遨游,因为飞船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飞船要不断受到力的作用。假若飞船上也有一棵树,你们猜猜树根将怎样生长?
这个问题太有趣了,同学们楞了一下,马上七嘴八舌的争论了“我想还是应该向下长”,“能向各个方向长”,“会不会向上长呢”?……
学生代表4:其实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应该能够分析的,你们想想,地面树根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下长,太空中树根不受重力作用,当然应该水平生长啦!
“哦”、“哈哈……”,同学们恍然大悟忍不住大笑起来,想自己刚才怎么没有和重力联系起来……我也会心地笑了,学生中蕴藏着多少潜能啊!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剥夺了学生多少发现的机会、动手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还在精彩的讲解过程中剥夺了学生多少的讨论、发表的机会;还在题海的战术的压迫下剥夺了学生多少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学生错过了多少参与和锻炼的机会。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教育失误吗?教学中我要记得不时提醒自己:把机会让给学生,生活是物理的源泉。“从生活中来”知识才有意义,“到生活中去”,知识才有价值,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方式,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交流讨论、参加社会实践等,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科学的真实性,促使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并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上一个物理: 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思维——从高一物理一节“阅读材料”说起 下一个物理: 对提高九年级物理教学效率的思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