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理解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但用现有知识又不能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物理现象的浓厚氛围中。如:在讲“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制造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学生处于声音的王国中,提出“我想知道”的问题。又如:在讲“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时,让学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并匀速拉动说出手的感觉,从而引出滑动摩擦力,使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师生应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然后选出和本课有关的研究课题,使“探究”活动的目的性更强。
2.结合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猜想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进行猜想,可结合己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比如:在地面上推质量小的物体比推动笨重的物体要省力,根据生活经验可猜想出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有关。我们已有知识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而接触面有粗糙程度,面积大小等情况,从而假设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此有关。再通过交流得以启发,确定自己的猜想,为设计实验做准备。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这是探究过程中关键一步,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般由学生经过讨论,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把实验设计思想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器材,探索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教师不宜直接提供实验方案,以妨碍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研究平面镜成像,选用什么样的物体作平面镜,怎样寻找像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都要由学生讨论制定出来。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明确实验方案、器材和步骤以后,探究活动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实验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也可以对学生不易完成的操作加以示范。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视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本质。让每组学生汇报探究结果,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出统一的结论。
5.交流、合作与评估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同组实验者之间已经进行了内部的讨论和小范围的交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大交流范围,在交流活动中达到“切磋”的目的,实现思维的碰撞。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获取反馈信息,并加以不断修正,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