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习得物理知识,方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在物理课中,首先要求老师具有更强的实验能力,从实验器材的寻找,分组准备,操作完成,实验的解析,到学生的交流等,每方面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实验中有些现象不稳定,易受干扰,往往花费了很长时间效果却微乎其微,这类问题一直是实验教学中的难点,让人倍感困惑,不易解决。
二、案例描述
2011年的上半年,在讲八年级物理力学中浮力部分的《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课时时,要演示漂浮、上浮、悬浮、下沉等几种处于不同状态的浮沉现象。其中可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必须是和水的密度完全相同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手拿来就可悬浮在水中的适用于课堂演示的物体很难找到,往年在此都尝试使用过多种物体,成功过,但都不稳定,教参上提供的方法也不易操作,稳定性差,和同课头的老师一起试过,效果也不理想。鉴于往年情况,在演示实验时,我只演示了漂浮、上浮和下沉三种现象,没有演示悬浮,做了口头讲解。之后,给学生介绍了往年用鸡蛋和盐水做这一实验的情况及实验现象不稳定的原因,抛出问题。出乎意料之外,学生对我没有解决的问题很感兴趣,当场提出他们回去就做,说他们一定能让鸡蛋悬浮在水中。虽说觉得他们说了大话,在心里对结果也没有抱期望,但我还是及时予以他们鼓励,说好:“如果谁今天回去做好了,明天带来,我会在每个班展示你的实验。”有几个学生很坚持,并开玩笑说:“老师,如果我做成了,你就拜我为师。”我答应着,也没把他们的话当一回事,只是想借此让他们懂得做实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很正常,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象书上写的那样容易成功。
第二天,一大早,课代表毋欢就和他的好友一起来找我,拿出了他们做好的实验,一颗鸡蛋稳稳悬浮在瓶子中央。我不由眼前一亮,心里很是吃惊,再看他们脸上早已乐开了花。他们告诉我,他们只是对我的实验做了一点改进,把鸡蛋改成了“水鸡蛋”,成功的解决了实验现象不稳定的情况。我被震撼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其他同学也有很多都做了尝试,方法五花八门,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感受,个个兴趣盎然。
从此,在课堂上,我会经常抛出“难题”,让学生去解决,结果如何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经历,在思考,在不断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快乐。同时,运用学生的集体智慧,使我在教学中的困惑少了很多。这种教学相长,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方式给我的课堂增加了活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反思
在教学中遇到这类“难题”,我用过很多方法去尝试解决,但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或许学生会有比自己更好的解决方式?我想在思想上,我已习惯自己去“帮”学生做好一切准备,给他们展示一个又一个一次就“成功”的实验,小视了学生的能力,没有完全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用一个个的“成功”剥夺了他们思考的空间,锻炼的平台,忽视了对其潜能的激发。
四、评析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已不是课堂的中心,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备课过程中的生成和课堂生成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一些固有观念和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在教学中,老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