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发展到学习方式的改革——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探究过程、学习策略、合作探究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发展到学习方式的改革——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将直接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的导师,其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把认知的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留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境。
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在于可以把现实世界带人教室,给他们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够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里进行学习,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引导
(一)把握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是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
1、 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律。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高一必修(一)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教师若只是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灌输式教学,学生会云里雾里,好像明白,但在解题时容易范“亚里士多德”式的错误。故在教学中应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确影响的因素,再让学生分组探究。结合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分析,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定律内容啦。
2、 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数学推导而得出结论。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石块不受重力而释放后将怎样运动?接着质疑:在地球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呢?通过质疑,把学生的思路引人将要解决的矛盾中,接着师生讨论: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力越来越小,观察它的运动情况,再进一步推理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渗透着研究物理问题方法论教育,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体会探究过程,提高物理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二个特点。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策略,思维的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 学科的学习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策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诸多环节和过程来进行。
2、 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学会辨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探究式学习的几点实施措施
1、 情境创设,激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究中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成功地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为背景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例如在学习《动能定理》一节时,先让学生观看几个视频短片:神州七号飞船发射的瞬间、地面上滚动篮球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中跳下,再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现象,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的探究意识被激发起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求知的欲望强烈,实验的目的性明确。从而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获得物理知识。
2、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有意思、够刺激的表面兴趣上逐步引人值得研究、需要探讨的理性思维上,对物理学习产生深厚的情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设计方案,让学生试一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然后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败时的反思。增强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着,发现者。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一节时,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让一个小石块和一个小纸团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学生的探究意识被激发起来,接着教师让学生设计实验一一验证,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获得物理知识。
3、 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实施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大胆尝试,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会使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教育新思维》胡东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