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答疑策略“八字诀”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7-18 15:49:01 |
|
|
1.查。有些物理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或辅导资料自行解决。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带着问题看书的良好习惯和自觉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好处。
2.争。对于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使问题在争辩中得以解决。争辩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重要作用。
3.析。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弄懂题意或对题意理解有误而产生的,教师可先帮助学生读题,让学生从教师读题时的声调和语气的变化中去体会和理解题意,必要时还可把题材中的叙述通过示意图展示出来,让学生从看中理清题意。
4.点。有些题目条件虽然比较隐蔽,但只要教师恰当地点出解此题目的关键所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自己便能越过障碍而求得正确答案。教师点到为止,不必多讲,讲多了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探求答案。
5.化。有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将大题目化解成几个小题目,以减小问题的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特点,便于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经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6.变。如遇有难度较大,不便直接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将题目变通一下,先引导学生去解决另外一个与本题有关联的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另一题目的过程中得到启迪,达到自然领悟的目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知识沟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7.做。有些与物理现象紧密相关的问题,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做,不仅对掌握知识有利,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8.悬。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他所掌握的知识范围,或者教师一时还找不到较好的解答方法时,应向学生说明原委,作为“悬题”留待条件具备时再进行解答。
|
上一个物理: 中学物理教材中质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下一个物理: 如何把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