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7-25 13:42:42 |
|
|
很多学生感到物理课难学,物理概念难懂,物理定律枯燥无味,物理规律复杂多变。要解决这个问题,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优化教学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播放一段音乐、动画,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声波、乐音、噪声”一节之前,可播放一幅锣鼓喧天的画面,接着是一段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演奏曲。锣鼓声震耳欲聋,琴声悠扬婉转,令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利用课件模拟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物理变化过程复杂、学生无法想象或认识不清的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物理变化的全部过程。例如,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不甚明白,我们可以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作成三维动画演示出来。其变化过程惟妙惟肖,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便可一目了然。
利用课件显示事物内部微小的变化过程有些物理现象或物理变化在一般条件下观察不到,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把它模拟出来。例如物体受挤压时的微小变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等等,都可以做成动画演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再如讲重核裂变这节课时,学生难以想象裂变的真实情况,又无法做实验。这时可以用3DMAX模拟出重核裂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事物内部微小的变化过程。
利用课件模拟现实和模拟实验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必须利用三维空间加以描述的物理量,如果只让学生看到课本上的平面图形,很难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空间立体图式。这时,可以把这些物理量的模型制成图形或三维动画演示出来,困难便可迎刃而解。有些物理过程发生得较快,实验中的某些现象学生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在讲授“滑动摩擦力”这一节时,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当压力不变时,一般认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主要与接触面的状态有直接关系。而接触面的微观粗糙特征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如果通过3DMAX软件来加以演示,就显得非常直观。首先进入GREALE菜单,生成两个BOX其中一个作为滑块,另一个作为地面。然后通过MODIFY中的微调器将其调整为相应大小,标出滑块的速度及其方向,给出运动中滑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同时利用NOISE噪波功能,使地面和滑块底部变得粗糙,以模拟接触面局部微观的粗糙形状。接着进入Keyframe关键帧制作窗(即打开动画记录),再利用轨迹窗编辑功能,确定滑块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以求真实地再现滑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其运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的全部过程。这样,通过动画过程的反复演示及教师的讲解指导,一幅“滑动摩擦”全过程的画面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看清接触面形貌,在动画设计中,还可以通过gream参数的调整,将摩擦过程放大显示,便可夸张地显示滑块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状况。从而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课件演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果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用动画演示出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可以用Authorware把合力和两个分力制成动画,演示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二分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课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使用课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绝不能用课件演示代替做实验;(2)不能用课件代替老师和黑板,因为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3)应坚持“滞后使用课件”的原则。所谓“滞后使用”是指要让学生先分析、想象课件要演示的内容,然后再展示课件。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跃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但要注意它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使用时要“巧”。如果动画设计、实验模拟、声音伴奏等与所学的内容大相径庭或者牵强附会,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所以,物理教师要想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除了精通教材,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和演示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征设计好教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
上一个物理: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发生的碰撞———发生在课改实验区的教学案例 下一个物理: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从一节课改实验课谈探究性课堂教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