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在“简谐运动的图象”中的应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11-09 15:46:39 |
|
|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就是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归纳某一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创设物理环境、物理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明白科学家认识世间万物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很容易的掌握教学重点。
在“简谐运动的图象”一节课中,教学难点和重点就是简谐运动的图象为什么是弦函数图象,运动怎么样在时间轴上展开。这需要学生去探究,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仪器:沙漏(摆线要长一点,1m左右,目的是加大周期),黑长木板(颜色是黑的,便于观察结果,木板足够长,1m左右,目的是展示较完整的图象),弹簧振子,位移传感器和电脑以及相关的配套软件。
进行实验探究,最好进行分组实验,4~5人一组。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让沙漏里流出的沙在木板上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进行实验: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很多,教师有地展示其中两组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不动,沙漏自己做简谐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
方案二:沙漏不动,让木板水平平移,轨迹也是一条直线(图1中两虚线所示)。
提出问题:在图1中,长虚线代表什么物理意义,短虚线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在沙漏不动的情况下,假如木板不动,沙子就落在一个点上,现在木板匀速运动,假如速度为v,图象的横坐标轴就是vt,纵坐标轴就表示质点未动,如果v的数值取1m/s,则横坐标轴就可以表示为时间,如图2所示。即使v的数值不取1m/s,也可以按比例折算成时间,含义就是沙漏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本未动。
提出问题:刚才两个方案一个是木板动,沙漏不动,一个是沙漏摆动木板不动,得出的轨迹都是直线,那么两者都动,沙子在木板上的轨迹是什么呢?(教师不要强调木板必须匀速)
进行实验:各个小组做实验,得出的图象具有代表性的如图3所示。
提出问题:在图3中,为什么甲图与横轴交点的间隔是均匀的,而乙中间隔是不均匀的?和学生一起分析,甲图一定是木板匀速平移,而乙图中木板不是匀速运动。结合前面的探究,所以甲图的横坐标轴可以表示为时间,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就是质点各个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因此强调木板必须匀速移动,才能正确的反映简谐运动的图象。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简谐运动的图象是弦函数图象。
验证实验:通过位移传感器演示一遍:如图4所示,把弹簧振子的A端竖直挂起,振子一端固定一位移传感器,跟随振子一起做简谐运动,另一位移感应器固定在弹簧振子的竖直下方,然后把位移传感器接入电脑相配套的系统。这样随着振子的振动,在电脑屏幕上(可以投影到大屏幕上)就可以显示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为了实现探究过程,完全可以先让振子不动,在屏幕上振子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表明位移未发生变化,手动固定在振子上的传感器,屏幕上就显示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这样步步为营,一点点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步步通过实验去探究,学生就能循序渐进的明白振动图象的实质,也为后面讲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用探究的方法来教学,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不同的知识内容,探究的方式和内容也应合理选择,应突出知识本身的特点,安排学习过程中探究的重点。
2、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研究意义重大。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所以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研究问题需要的时候,尽可能变成分组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教师应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
|
上一个物理: 高考复习常见的五大误区 下一个物理: 高一新生需要做好心态调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