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教学既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德育。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并从教材本身、教学过程和教师三个方面论述了进行德育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因素;渗透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但在目前的学校教学中,因为课时紧、内容多,在教学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如何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是“好老师”。认为德育的实施主要依靠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等在课余时间开展,与课堂教学无关。有的认为德育是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教师无关。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教育的关键和根本在于立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知识这种片面性的培养模式,更要注重德育渗透,寓德于教。作为物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责任,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之外,还应通过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1.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理学所研究的大到宇宙星系、天体的运行,小到分子、原子和稍纵即逝的微观粒子,无不证实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物理教学给学生讲授的正是各个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和物质的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相对论的建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
很多重要的物理知识中都蕴含着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压力与支持力、合成与分解、吸热与放热、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正电与负电、裂变和聚变以及波粒二象性等。
物理学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每一种物质形态的运动都是辩证的运动。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应用哲学指导,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渗透哲学思想,努力把物理学习上升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这样不仅对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卓有成效,而且对形成科学世界观、领会和掌握方法论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对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和现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同时期的《考工记》、东汉王充的《论衡》、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还有《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其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在当时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超导技术重大突破、程控交换机研制、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直到2013年6月11日“神十”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王亚平精彩的太空授课,拉近了普通人与宇宙的距离,向着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的太空筑巢之梦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选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愤图强的工作,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3.道德品质教育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家追求真理、不畏强权、勇于献身的故事: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还有很多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的得出都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构建学习化的社会打下基础。”现今的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多给学生探究、活动和体验的机会,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大量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知道研究物理学的过程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和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分组实验中,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有助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习物理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刻苦努力、钻研进取,才有可能成功。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这里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
由于师生间有频繁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去影响学生。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规范严谨,首先教师自己要严格做到
要求学生解题前要画草图,分析物理情境,教师就要在课上、课下、作业批改中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求真务实的品德
要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思善问,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做到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就应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勇于承认,及时改正,不能因为教师的权威或面子而掩饰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3.作为教师应注重理解教育和尊重教育,用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的精神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面对众多性格各异、各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不能单单以成绩论英雄,而应该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贴近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出自:范文先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