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引导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物理虽说是理科类的课程,但其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能力
基础教育要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物理虽说是理科类的课程,但其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一、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讲述祖国的悠久文明发展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例如:杆秤是中国人的古代发明,杆秤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且携带方便;我国古代的磁学成就世界闻名,古代科学家沈括研究的磁偏角比西方早四百多年。类似史例不胜枚举。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并融于相应的章节中去,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物理发展史上有着无数重大发明和创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结合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学生为祖国实现新世纪的宏伟蓝图而学习的坚定信念。在历史上,电磁现象的研究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曾开辟了发电、用电的新领域,电磁波的预言和证实开辟了无线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对论关于质能关系的确立、原子核结合能的研究和裂变现象的发现开辟了原子核能利用的新领域。近代核磁共振开发、磁核共振成像技术可诊断脑、脊柱、心脏、胸腔、腹腔的疾病且无侵害,无电离辐射是人体诊断技术的革命,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集成光学的研究成果为制造运算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一代计算机提供了基础。
3.通过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和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如“牛顿”“欧姆”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努力攀登的奉献精神和锤炼意志的教育。古希腊著明科学家阿基米德一生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勤于钻研,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多种武器打击外来侵略者,在敌人迫害他的前一秒还从容不迫地进行科学研究,真是令人尊敬与钦佩。从而激发学生为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拼搏的雄心壮志。
二、针对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电能的应用为人类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热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摩擦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但同时它又必不可少,假如没有摩擦,吃饭、走路还能行吗?另外,我们在讲解惯性时,一方面它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例如锤头松了,把柄在地上磕几下锤头就进去了;另一方面它给人们造成了车祸的屡次发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通过上述事例教育学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2.使学生逐步明确“发展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讲述关于“熔点”、“沸点”时就能体现上述观点。当某一物体达到熔点或沸点时是否就熔化或沸腾呢?不能。但是,如果继续给它加热就能使之熔化或沸腾,如果再“继续加热”,就使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即由量变引起质变。
3.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制约,并按它自身规律发展变化的”。如在研究影响大气压强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有高度影响、天气影响、季节影响、位置影响等,以及在讲述“温度、压强、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更能渗透上述观点。
三、针对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方法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物理学研究所使用的种种方法,如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法线”、“磁感应线”是人为做出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其概念在物理学研究中应用极广,要求学生从中体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小孔成像和影的教学、蒸发与沸腾的教学以及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作者:吴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