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我国素质教育一直所追求的,在自主互助型课堂的学习环境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预习环节设计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探究的兴趣等。如何将它落到实处?这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主导”的地位
1.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纠正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点根深蒂固。传统教育理念认为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处于从属地位;而自主互助型课堂则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淡化教师的“权威性”,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转化。教师要能听进不同的观点,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强调师生相互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理应得到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他们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理解他们的心态和困难,想尽方法促使他们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而不可处处时时以教育者自居,以势压人,否则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主体而自我表现,只管按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一口气讲下去,顶多让学生当配角回答几个问题,这样的课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学相长,友好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态度。
2.教师要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努力创设物理环境,要让中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也只有在物理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好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物理环境,使学生通过熟悉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的实例来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其次,注重突出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物理。如何引入课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如何进行课堂总结,都是要事先考虑周到的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备好每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生。
3.教师要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本身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本门学科,以饱满的情绪带领着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科本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如趣味性的实验、生活中的物理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导”的好坏,不是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不是看课堂中的热闹场面,而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有没有让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2)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3)有没有让学生学得充实;(4)有没有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
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主体”的地位
学生为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学生必须自觉地意识到自身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发挥“主体”的作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1.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自主互助型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仅仅是“主导”。那种“你讲我听,你写我录”,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导致思维惰性的产生。
2.要对所接受的知识有一种识别能力
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老师讲的,学生都要分析其正确性,不要迷信和盲从。有不同的意见,就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敢于回答,要讲究回答的质量;要培养自己的讲话能力,使老师与同学一听就能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
3.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必须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发现新知识,独立归纳和总结旧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不同的情形能大胆地联想与猜测,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习“主体”的作用,依靠师生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如果每位学生均能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出发,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那么自主互助型课堂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