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本文从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确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讨论和变式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及时评价为保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主旨,采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物理课堂教学
《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本校推行“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三勤指“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四环节指“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主旨在于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施“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一年多来,师生反响强烈,效果很好,“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学生从而愿学、乐学、会学。
下面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为例,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
(一)新课导入:找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今天也有一只又累又渴乌鸦,它发现我身边的半瓶水,你愿意帮助它喝到水吗?(要求学生必须用光滑圆柱形不锈钢筷夹玻璃球放进矿泉水瓶中,表扬上讲台的学生,救了这只可怜的乌鸦,通过保护乌鸦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任何生物都和人一样有生命,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是生命网中的一环,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们,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师:玻璃球为什么夹不到瓶中呢?
生:因为摩擦力太小了。
师:我们怎么帮助这只可怜的乌鸦呢?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小石头。
生:我可以用筷子夹小石头放进去。(学生演示)
师:为什么两次的结果截然不同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学习完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你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教学
1.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定向诱导)
2.学生阅读课本96~100页。(自学探究)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生:人走路、飞奔的汽车、手推木箱滑动等等。
游戏:(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接下来让学生读课本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解疑)
二、学生质疑
教师提问:关于滑动摩擦力大家想知道什么?
★假设与猜想
师:摩擦现象同学们比较熟悉,根据同学们平时的观察,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说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启发:比如,你去推一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这只箱子受到摩擦力作用,想一想箱子受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由此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重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方向……
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思维很活跃,激起内在的认知需求,产生学习动力,由“要我知道”变为“我要知道”。常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不同猜想,并加以鼓励、赞许、引导)。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