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物理 >> 力学 >> 正文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什么?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6-28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什么?

 

开普勒(1571-1630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将数学和天文观测结合起来,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日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早期的开普勒深受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神秘主义宇宙结构论的影响,以数学的和谐性去探索宇宙。他用古希腊人已经发现的五个正多面体,跟当时已知的六颗行星的轨道套迭,从而解释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恰好有六颗行星以及它们的轨道大小的原因,并将这些结论著成书《宇宙的秘密》发行。

第谷最大的天文学成就就是发现了开普勒。第谷在临终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全部交给了开普勒,叮嘱开普勒继续他的工作,并将观察结果出版发表。开普勒接过了第谷尚未完成的研究工作,后来在伽利略的影响下,通过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抛弃了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逐步走上真理和科学的轨道。

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也是最大的。开始,开普勒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发现火星老是出轨。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后,他找到了与事实较为符合的方案。可是,依照这个方法来预测卫星的位置,却跟第谷的数据不符,产生了8分的误差。这8分的误差相当于秒针0.02秒瞬间转过的角度。开普勒知道第谷的实验数据是可信的,那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呢?正是这个不容忽略的8分使开普勒走上了天文学改革的道路。他敏感的意识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周。随后,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普勒将火星轨道确定为椭圆,并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



1.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另外,他在出版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叙述了他对宇宙结构和大小的观点;在《彗星论》中,他指出了太阳光排斥彗头的物质,造成了彗尾总是背着太阳;1627年出版的《鲁道夫星表》是根据他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第谷的观测资料编制的。根据此表可以知道行星的位置,精度比以前的任何星表都高,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它一直被视为天文学上的标准星表。他于1629年出版的《稀奇的1631年天象》中,正确预言了1631年11月7日的水星凌日和12月6日的金星凌日现象。

 

“开普勒三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由于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他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1619年先后早归纳提出的,故行星运动定律即指开普勒三定律。
[编辑本段]具体内容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简短证明:以太阳为转动轴,由于引力的切向分力为0,所以对行星的力矩为0,所以行星角动量为一恒值,而角动量又等于行星质量乘以速度和与太阳的距离,即l=mvr,其中m也是常数,故vr就是一个不变的量,而在一短时间△t内,r扫过的面积又大约等于vr△t/2,即只与时间有关,这就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
1619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r^3/t^2=k
其中,r是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是行星公转周期,k=gm/4π^2=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编辑本段]开普勒定律的意义
首先,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轨道。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可得的财富”。
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抛弃古希腊人的一个先入之见,即天与地的本质差别,获得一个简单得多的体系。但它仍须用八十几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找到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用七个椭圆说就全部解决了。从此,不须再借助任何本轮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
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中心”,却并不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没有一个行星的轨道中心是同太阳相重合的。
由于利用前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和记录下来的数据而作出科学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不少的。但像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那样,从第谷的20余年辛勤观测到开普勒长期的精心推算,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合作,则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编辑本段]发现
被称为“星子之王”的第谷·布拉赫在天体观测方面获得不少成就,死后留下20多年的观测资料和一份精密星表。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了这些观测资料和星表,进行新星表编制。然而工作伊始便遇到了困难,按照正圆轨道来编制火星运行表一直行不通,火星这个“狡猾家伙”总不听指挥,老爱越轨。经过一次次分析计算,开普勒发现,如果火星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那么矛盾不就烟消云散了吗。经过长期细致而复杂计算以后,他终于发现:行星在通过太阳的平面内沿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就是行星运动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
当开普勒继续研究时,“诡谲多端”的火星又将他骗了。原来,开普勒和前人都把行星运动当作等速来研究的。他按照这一方法苦苦计算了1年,却仍得不到结果。后来他发现,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行星速度不是常数,而是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这就是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
开普勒又经过9年努力,找到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同行星轨道半长径的立方之比为一常数,这一定律也叫“调和定律”。
[编辑本段]影响
后来,牛顿利用他的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严格地证明开普勒定律,也让人们了解当中的物理意义。事实上,开普勒定律只适用於二体问题,但是太阳系主要的质量集中於太阳,来自太阳的引力比行星之间的引力要大得多,因此行星轨道问题近似於二体问题。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开普勒三大定律


十七世纪,德国人开普勒在“日心说”的基础上,整理了他的老师,丹麦人第谷20多年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后,经过四年艰苦计算,总结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即: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椭圆轨道定律,它的具体内容是: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他当时算出,火星的偏心率为0.093,是当时所知的在太阳系内最大的,因此椭圆轨道最为明显。他的这条定律否定了行星轨道为圆形的理论
开普勒(1571-1630)
joanheskepler



开普勒在确定地球运行轨道时发现,若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若干小段,每一段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把这一结果推广到其他行星,就得到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称为径矢)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自发表了第一、二定律后,又过了十年,经过更加艰苦的努力,在数字的海洋里提炼出了联系各行星轨道的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具体表述是: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半长轴a的立方与运动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f%aa%c6%d5%c0%d5%b5%da%c8%fd%b6%a8%c2%c9&ct=17&pn=0&tn=ikaslist&rn=10
参考资料:http://cn.news.yahoo.com/050515/1296/2btrp.html

 

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则
(r^3)/(t^2)=k=gm/(4π^2)(m为中心天体质量)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
r1:r2=(t1:t2)^2/3
t1:t2=(r1:r2)^3/2

 

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则
(r^3)/(t^2)=k=gm/(4π^2)(m为中心天体质量)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
r1:r2=(t1:t2)^2/3
t1:t2=(r1:r2)^3/2

 

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若用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则
(r^3)/(t^2)=k=gm/(4π^2)(m为中心天体质量)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体质量有关。
r1:r2=(t1:t2)^2/3
t1:t2=(r1:r2)^3/2

 

  • 上一个物理:

  • 下一个物理:

  • 宾州大学物理学家揭开“咖啡环”

    后LHC时代:光纤激光阵列功率达全

    科学探究中实验结论表述错误的分

    工程热物理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研制新型“智能”海报 可与人产

    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的原理演示

    旋转体为什么会爬坡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的讲法

    无需记忆的密码系统问世 让黑客束

    开水真的不响吗?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构建探究教学模

    科学家实现《星际迷航》中“牵引
    力学

    没有任何图片物理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可可西里近四年无枪声 藏羚羊升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广西南丹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三清山“虎照”确认非华南虎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NASA计划在2025年前向小行星发
    [航空航天]空间站宇航员回收故障液氨泵
    [航空航天]俄航天官员称2020年可能出现首
    [航空航天]一周太空图片精选:濒死恒星的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英国利用声纳系统寻找水怪“鞠
    [UFO飞碟]专家称外星人或已脱离生物阶段
    [UFO飞碟]双语:西伯利亚疑现外星人雪中
    [麦田怪圈]新信息的传递者 (2009 麦田怪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新型仿生眼借助微芯片让盲人重
    [生物*医学]南工院研发仿生机器鱼 能下海底
    [生物*医学]我国婴幼儿奶粉将增加抽检频次
    [生物*医学]美揭示麻醉导致无意识过程的脑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小鱼会不会痛经? 
    [动物趣味知识]除了曹冲的办法,还能怎样称出大
    [动物趣味知识]什么动物吱吱叫 
    [动物趣味知识]搜索拜耳动物医药中国产品介绍
    科普文章
    [数学教学教研]八类初中生“期中考” 高分策略
    [化学学科信息]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
    [物理资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学科信息]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谈学生
    [化学学科信息]高考填志愿考虑“三原则” 定位
    [医药健康]阿司匹林未增颅出血复发风险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