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第2定律是什么?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8-28 |
|
|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引出的推论 设行星1和行星2运行轨道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当r1小于r2时则有 (1)行星1的线速度大于行星2的线速度; (2)行星1的角速度大于行星2的角速度; (3)行星1的加速度大于行星2的加速度; (4)行星1的运行周期小于行星2的运行周期; (5)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1的运行路程大于行星2的运行路程; (6)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1扫过的角度大于行星2扫过的角度。 行星在椭圆轨道运动时,极径(又称向径r)所扫过面积与经过的时间成正比,即掠面速度守恒,亦即矢积守恒,又称动量矩(角动量)守恒。天体运动若每走一步的时间都相等,则向径所扫过的面积也相等,即面速度不变而形状变化。矢积面速度守恒,天体引力常数与最小曲率半径积的平方根。天体速度(vs)*极径(r)*两矢夹角的正弦sin(α)=(gml0)^1/2=常数(j0)。 开普勒的卓越贡献是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
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中首先创立了“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又称椭圆轨道定律,定律指出:“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定律指出:“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 1619年,开普勒又在《世界的和谐》一文中,提出了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这一定律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几个定律也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在行星运动时,联结行星和太阳的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永远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
上一个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下一个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 |
|
|
|
力学 |
没有任何图片物理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