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在太极中的应用_ |
|
|
来源:N 更新时间:2010-9-24 |
|
|
请教明师杠杆原理在太极的拳理中是怎样运用的? 能否结合拳式中的例子讲解一下?在平时练习拳架中是否要在意念中注意呢? 杠杆原理的基础是练出沉来,肉体的下松后,从而突出骨头的支撑作用,才能体现出杠杆的作用。
在了解杠杆原理之前,先要了解腰胯与腿骨的骨骼所处的位置,从人的侧面看,整个脊椎在跨的后侧,也在腿骨的后侧,当练出沉来以后,明显的能感觉到身体在用腿骨骨头支撑胯骨。
要注意的是,从后背看,脊椎骨在两个胯骨之间,随着动作的不同,脊椎骨的重心或往下落在左跨,或落在右跨上。(脊椎骨代表整个上身的重量)。
由于脊椎骨在左右两跨之间游动的位置的不同,给跨部造成了向下的沉重下压力,由于腿骨又是在或左、或右上顶胯骨的,等于是腿骨在胯骨的地方往上顶起,手臂随着腿骨的上顶而抬起,而脊椎骨,在胯骨的后面从上往下压,从而形成杠杆的基础。
比如,由右转体抱球至左棚手,当抱球时,身体的重量压在右跨上,然后迈左腿,这时身体往左脚的方向前弓步,那莫,这时的脊椎骨,先往下走(等于是两跨的两边高,中间底),随着身体的重心往左腿移动,左腿向上的支撑逐渐起作用,那莫,左手随着左腿这个往上的支撑,把左手给棚出去。
简单说,迈步后,身体往下、往前走的同时,在胯骨后面下压,而手,随着前腿的上顶胯骨,从而把手臂给棚出去。
如同跷跷板一样,如同以跨骨腿骨为中间的支架,身体在腿骨、胯骨后面下压,把胯骨前面的手臂给压起来,从而完成杠杆的作用。
这个翘翘板,是动态的跷跷板,绝不是静态的。抱球时体现不出杠杆来,随着前弓步的进行,是逐渐显露出来的,跨后面是沉重的身体下压,随着前弓步的移动,把跨前部的手臂给杠出去。
所谓意念,就是身体要服从、达到大脑的想法和要求。
其实,动作就代表大脑的想法,也就是动作能体现出大脑的想法。 比如出掌,太极拳要求松肩坠肘、松腰松垮、齐动齐停、动作到位等等,那莫手出掌时,大脑要不断的扫描身体的这些部位,体会出身体是否服从大脑的这些想法,通过不断的检查,一旦动作是错误的,下次就要改正,已达到大脑的想法为准。
再有,意念能够影响到人的身体,比如生气,生气时,越想生气的事,就会越生气,有的人一生气,就会心口发堵,有的人一生气,就会手发抖,等等,这些都是大脑的不断加重生气的想法造成的身体的反应。
练太极拳也一样,通过大脑不断的释放出松的想法,练到一定的时候,身体就能够做到松下来。
太极拳所谓的意念,其实也是动作要求,比如松肩坠肘,大脑先有松肩坠肘的想法,出掌时,身体就要按照这个想法做出来。
参考资料:
|
上一个物理: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详细概念 下一个物理: 请问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 |
|
|
|
力学 |
 没有任何图片物理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