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律诞生的背景
1)为蒸汽机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热和功的关系,以提高热机效率,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的萌发
俄国的赫斯,1836年:“不论用什么方式完成化合,由此发出的热总是恒定的。”
1830年,法国萨迪·卡诺:“准确地说,它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实际上,它只改变了它的形式。”
但卡诺患了猩红热,脑膜炎,不幸又雪上加霜,患了流行性霍乱,于1832年去世。卡诺的这一思想,在1878年才公开发表,但热力学第一定律已建立了。
二、确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三位科学家
德国的迈尔(1814-1878)
迈尔曾是一位随船医生,在一次驶往印度尼西亚的航行中,给生病的船员做手术时,发现血的颜色比温带地区的新鲜红亮,这引起了迈尔的沉思。
他认为,食物中含有的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在热带情况下,机体中燃烧过程减慢,因而留下了较多的氧。迈尔的结论是:“因此力(能量)是不灭的,而是可转化的,不可称量的客体”。
迈尔在1841年、1842年撰文发表了他的观点,在1845年的论文中,更明确写道:“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
“在死的或活的自然界中,这个力(能)永远处于循环和转化之中。”
迈尔是将热学观点用于有机世界研究的第一人。
恩格斯对迈尔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亥姆霍兹
德国科学家,他认为,大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力(即能量)是守恒的。
1847年,发表著名论文《力的守恒》,把能量概念从机械运动推广到普遍的能量守恒。
焦耳的实验研究
焦耳是英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家境富裕。16岁在名家道尔顿处学习,使他对科学浓厚兴趣。
当时电机刚出现,焦耳在1841年发表文章指出:“热量与导体电阻和电流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焦耳——楞次定律。
探求热和得到的或失去的机械功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恒定的比值,又成了焦耳感兴趣的问题。
1845年,焦耳为测定机械功和热之间的转换关系,设计了“热功当量实验仪”,并反复改进,反复实验。
1849年发表《论热功当量》。
1878年发表《热功当量的新测定》,最后得到的数值为423.85公斤·米/千卡。
焦耳测热功当量用了三十多年,实验了400多次,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基本规律,恩格斯曾将它和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三大发现。
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的成因
1)理论——迈尔
迈尔是明确提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的能量守恒与转化思想的第一人。而这理论正是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
2)实验——焦耳
由于焦耳精心严谨地进行了热功当量测定等一系列实验,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3)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亥姆霍兹将能量守恒定律第一次以数学形式提出来,而卡诺、赛贝等人也都有过这方面的见解。
4)说明了客观条件成熟,相应的自然规律一定会发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所有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都能实现,比如热不会自动地由低温传向高温,过程具有方向性。这就导致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出台。克劳修斯、开尔文、玻尔兹曼等科学家为此做了重要贡献。1917年,能斯特进一步提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热力学第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