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唯一享有“金博士”荣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863计划”的4位介导者之一
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对王淦昌等4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指示,通过认真全面的分析论证,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10年过去了,我和王淦昌老先生有过多次接触,这次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明天要去广州出差,让我赶快去拿照片,我气喘吁吁地一进他的家门就冒了一句:“您都快90大寿了,还跑那么远?”
王老风趣地说:“我现在是89.5岁。今年我还去了一趟哈尔滨,出远门没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我不怕吃苦,坚持锻炼,身体一直很好。就是小时候爱看三国、水浒那些小说,把眼睛看近视了。”
坐在王老身旁的吴月琴女士,静静地听我和王老交谈,使人有一种直觉,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她个子不高,一身深蓝色的衣服,朴实热情。她看看墙上的表,用浓重的江苏常熟口音说:“我该去做饭了。”
我睁大了眼睛看着她,92岁高龄的老人,居然还能下厨掌勺,不能不使人佩服这位勤劳一生的东方女性。如今她和王淦昌已经携手走过了白金婚。
“她不懂科学,只会切菜。”王老乐呵呵地说:“她只上过小学,看报纸还行,不会写字。但她可是全力以赴支持我的科学事业呀!”
从“孩博士”到“金博士”的艰难奔波
1984年4月18日,联邦德国驻华使馆。
西柏林自由大学校长黑克尔曼教授代表西柏林自由大学庄重地授予王淦昌荣誉证书,以纪念他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
这个被德国人趣称为“金博士”的荣誉,是专门为获学位50年后仍站在科学第一线的科学家们设立的。
王淦昌是享有这一荣誉的唯一的中国人。
黑克尔曼校长称他为研究基本粒子的卓越科学家,是西柏林自由大学的骄傲。
王淦昌接过荣誉证书。在他遥远的记忆里,27岁他就成为物理学博士,当时人们都称他为“BoyDoctor"(即孩博士)。
他摸了摸自己满头的白发:这时间怎么会过得这么快?
1930年,他考取了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从师于杰出的女物理学家迈特内。
柏林大学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放射物理研究室,就在柏林郊外一个名叫达列姆的小镇上。大城市的喧嚣,现代生活的繁华与这个宁静的学府几乎毫不相干。
当时正是现代物理学史上的黄金时代。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迅速发展。
他每天在那里闭门苦读,潜心于课堂和实验室。因实验室的大门晚上10点就关闭了,他常常要翻出围墙回到自己的宿舍。1933年,他的博士论文顺利地通过了答辩。
此时,希特勒篡夺了德国政权,开始推行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专政。推行排犹政策,迈特内教授因为是犹太人,不能在柏林大学任教,只可在化学研究所内作研究。王淦昌看到导师的艰难处境,感到德国的窒息,他无法继续沉浸在实验室和书本之中了。
在他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活之时,他又去了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学术访问,见到卢瑟福、查德威克、埃利斯等物理学家,学习了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技巧。1934年4月,王淦昌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
他要用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夫唱妇随,共铸爱国之魂
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才发现,祖国母亲身上遍体鳞伤。他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讲授物理课。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1939年2月5日,日本鬼子的18架飞机向浙江大学校舍投掷炸弹118枚。
浙大的师生们和全中国人民一样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抗日救国运动。群众积极抗日的热情,深深打动了王淦昌,他和物理系仪器管理员任仲英一块儿沿街挨家挨户宣传抗日,进行动员,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募捐到了大量废铜铁,用来制造抗日枪炮。王淦昌回到家里又和妻子商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不能投笔从戎,去打日本侵略者,但我们可以捐出钱财去买武器来打日本鬼子。”吴月琴点点头,她理解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的行动,她拿出了他俩结婚时娘家陪嫁的全部金银首饰,连同家里的所有积蓄统统交给丈夫捐献抗日。仅银元就有10来斤重。
浙大迁到遵义之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治学环境,王淦昌有机会大量翻阅资料,收集能够收集到的国际上有关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这些结果都只是支持中微子存在的假说,而没有一个能确凿地证实中微子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