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传授,是渗透在其它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有代表性的是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进行的。中国古代在科技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手段,除有时也采用观察和实验外。差不多都是非常单一的语言和书本。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中国自古以来的名师巧匠,在择徒选生上一向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愈是绝技在身者要求愈严。《黄帝内经》《素问经》:“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意思是说要培养有造诣的学生,首先选择弟子要严肃认真,符合标准,在教学中要按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扬长避短,使之以弟子之所能,各得其能,各得其传。这在今天来说,也就是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以使其成才。显然,这是考虑教学方法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观察和实验
我国运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早在《周易·贲》中,就有“现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记载,在《诗经》中已有不少把劳动人民运用观察得来的经验凝结为诗歌的篇章 ,如“上天同(彤)云,雨雪雰雰”和“朝齐于西,崇(终)朝其雨”等等,说明已科学地认识到风云和雨雪之间的关系。在《考工记》中,如前第三节中所述,已能根据观察冶金时火焰的颜色来判定铸件冶炼的程度。同时根据石申的《石氏量表》还可断定,他已有一种测定方位的测角仪器,借助其观察天象,说明至石氏时,观察法已有重大的发展。
我国运用实验的方法,最早始于《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后来在声学、光学等方面如第三节中所述,也有了发展。
观察和实验是古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今天科技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它还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必须予以十分重视的。
三、注意基本功训练
在《学记》中有“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的记载,说明或反映了优秀的科技家和技术人员,在教育弟子时,十分注意实际操作、基本功训练和循序渐进的经验。这对今后的物理教育,更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小结(物理教育的特征)
从中国古代的教育概况和物理知识的传授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而又直接为生活和生产服务。同时也可了解中国古代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知识,这不仅涉及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等等,而且在相应的工程技术领域,也有不少成功的应用。然而作为物理学,还没有从哲学、自然科学及科技知识中分化出来,更没有形成其自身的系统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从物理学和物理教育的角度来说,古代物理知识的传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古代的物理知识是分散的、间断的、隐含在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中的,其本身还称不上一门独立的科学。
2.从知识的层次来看,是定性的、唯象的,基本上都是属于感性认识,所以既没有从现象上升到理论,也没有作出定量的研究,即还没有从观念上升到概念或规律。
3.物理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其次是通过著书立说及科技教育,所以其本身没有明确、独立的目的要求。
4.在传授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口传心授、观察模仿、实际操作等方法。
5.观察和实验已被不时地运用于物理知识的探索和传授,但广泛运用的是自然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