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种“极致”。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朱光亚在外面开会,让秘书回家取一份文件。“父亲告诉秘书说,那份文件在第几个保险柜,第几格,从左到右第几摞,从上往下数第几份。”
“在这方面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朱明远说,工作中他的细心在同事中一直是有口皆碑的,但在家里却常被父亲说是“马大哈”。“要做到父亲那样的严谨细致真是太难了。”
“讲民主、尊重人,善于听别人的意见”
最让中国工程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难忘的,是朱光亚“民主作风突出、尊重别人”。他回忆说,在主席团会议和院办公会议上,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顾虑,有不同意见、有争议是经常的。“他善于倾听大家意见,在意见一时不能统一的时候,他不轻易决策,而是待大家思考后再议。”朱高峰举了一个例子:在成立工程管理学部问题上,工程院原本想在1998年的院士大会上表决通过,但当了解到院士中有较多不同意见时,朱光亚当即决定:在当次大会上不再表决,以后再议。
杜祥琬对此也有切身体验。1991年,朱光亚率团去美国,交流核军备控制的最新进展,这也是他1950年回国后首次出国。“在与美国科学家交流的过程中,虽然朱光亚是重大策划的牵头人与组织者,却很少说话,而是把发言的机会让给我国的中青年科学家,他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才作简短表述。”杜祥琬回忆说。
一直到晚年,朱光亚还特别强调“要学术民主”。2006年9月25日,在彭桓武院士科技思想座谈会上,他提交了书面发言《学习彭桓武先生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光亚指出:“我们现在的科技界、教育界,尽管少有一统天下的权威人物,但是在有些单位内部,学术专制、学术垄断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开展创新工作、培养创新人才非常不利。”他还强调,“要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要鼓励独立思考”。
朱明远、顾小英在《我们的父亲朱光亚》中写道,之所以用自己的笔去跟随父亲的足迹,记下父亲在他们心中的一切,因为这是来自一颗纯洁无私的高尚心灵的心语,“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来自父辈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心理馈赠,它胜过世间一切有价的财富,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让我们铭记这位光耀中华的科学巨星,传承好他留下的宝贵财富。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