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要避免长上坡、长下坡、长距离直线、急转弯。
在一般人看来,高速公路应当是笔直宽敞的大道,其实不然,许多发达国家,标准的高速公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在伸一段距离之后,即出南一个“S”形的小弯曲。这种弯曲主要不是因地形、地貌和中的建筑(群)物的阻挡构成,而是由公路工程人员与心理学家根据汽车驾驶人员的行车实绩和公路建设实况,特意精心设计出来的。
如果是一条笔直宽广、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看上去很使人舒心,车辆跑起来好象会更快,但它却也蕴藏着危险。因为但任长运输的汔车司机们由于时间驾驶、紧张的瞭望、驾驶室的小环境刺激等因素,总要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当车辆行驶到宽、直、平的路段时,驾驶员的瞭望频率\范围和心理紧张度会不自觉地减少,易使思想放松,疲劳早南,甚至打盹.遇到突然会车\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常会手忙脚乱,肇致车祸发生.相反:在路面狭窄、拐弯较多的路段,司机们一般都会聚精会神、放慢车速、慎重行驶,结果,反而很少发生车祸。例如南京在旧城改道之前,城内的3路公共汽车,驶完程要经过17个弯,所通过的道路也宽不一,但它却是全城几十路公共汽车中最安全的一路.而城外的二级公路----宁六公路,虽然相当平直,宽达几十米,却时有车祸发生.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除增设“S”形拐弯外,大搞绿化也是一条办法.特别是要穿越山区或土雨雾较多地区的公路,沿路的绿树可以提高司机行车的安全感,保证驾驶者的最低能见度,改善视觉效果。
人的心理因素对汽车驾驶影响很大。譬如,人在面临困难时,总是趋向采取最省力的态度,人的生活,工作习惯也常成为惰性力,成为一种严重的祸害。想当年瑞典政府宣布把汽车从左行驶(几十年前整个欧洲大陆受英国的影响车辆都是靠左行驶)---改为右行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各个城市的大街上出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混乱情况,车祸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程度。另一方面,城市交通路面的设计中,考虑到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而增添一些特别设施则大有好处.例如,繁华都市的街道两侧,往往挤满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逗人的橱窗布置,悠扬的音乐和闪烁的霓虹灯.这些因素都会刺激驾驶者分散注意力。内有的城市甚至发生过汽车撞坏交警岗亭的事故。因此,除了减少繁华路段汽车的行驶数量外,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看,在改造或修建城镇繁华地段的行车路面时,尽可不必一律地将之修整为平宽直的路面。国外有的城市繁华地段的道路两边,还特意铺埋了儿块略高于路面的铁墩,或留有显著棱条的油漆面,当司机们因思想开小差滑到路边时,那凸起的铁墩就会把汽车弹起,棱条也会弹起汽车,使司机警觉起来。这样,可以使不平直的道路上出现更大的安全系数。
众所周知,汽车驾驶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一不当心就会发生危险。当然,作为汽车司机有可能会将发生酿成车祸的错误。其实,所有现代化的技术、生产等经济活动中,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发生,而且现代化程度越高,其产生的后果往往越严重。有人曾经统计过,现代化的、最有素养的民航机飞行员,平均每小时也有1-2个差错(尽管它是小的和可以纠正的差错)、许多重要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生各类重大事故更是常有所闻,明明降落却操作成上升,明明中止输入,却搞成输出。就连核电站,宇宙飞船这样的重要地方,也会有人为的错误发生,而酿成事故.为此,越是现代化的工作岗位,上岗前的训练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关于处理突然发生事故的处理技艺,更加强应急学习与训练。
在许多企业的管理、设计中也有类似情况。人们往往不愿意在自已的工作中多放进几个“S”形,以至难免受“伤”。20世纪80年代,苏北有一家新崛起的电子企业,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一方面由于所在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只求快上、大上,急功近利,从不考虑安全问题,竟然把烘房设在生产楼的第五层上,某一天突然失火,由于该城市当时没有高层消防设施,普通消防工具够不上,一下子烧掉了一千多万元。反之,如果大楼设计之初考虑到烘房有失火的可能性,将烘房置于底层,或另建一平房,并及时配备高层消防手段,则情况便不一样了。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幸福,然而凡是有人参与的活动,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这样那样事故可能性伴随着。而且,人本身的因素也总在起作用。任何事物又都是相辅相成的,行车的高速度与低速度是相反的现象,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尤其是在新旧体制、新旧经济秩序交替时期,人们如果没有防止出轨、撞车、失误的思想准备和措施,那种只考虑超到成功、不考虑到失误和困难,面对困难时又手足无措,拿不出解决办法是很有害的。只有把困难、失误也设计进自已的工作中去,必要时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态度,方能保障我们的事业不开拓前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