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从清华走出的“中国原子能之父”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9-15 11:57:15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告诉记者。1948年,新中国还未成立,何祚庥还是清华物理系的一名学生,也是地下党的支部书记,而钱三强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核物理科学家,放弃了在法国的一切,带着妻子和半个月大的女儿,在历经一个月零两天的航程后回到了阔别十一年的祖国。
早在钱三强决定回国前,他就接到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中央大学以及北平研究院严济慈的回国邀请。但钱三强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因为钱三强在清华毕业,他在清华的老师叶企孙欢迎他”,何祚庥说,“他是学原子核物理的,回国后就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原子弹。”
回国后,钱三强一直为我国的原子核物理工业奔波着。他是一名优秀的组织协调者和核工程总设计师,于1999年被授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改名“三强”,萌生实业救国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之一。钱氏家族在江浙一带颇有声望,人才辈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科学界“三钱”的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皆是钱氏后人。
钱三强本名秉穹,后来才改名为三强。三强原本是他在孔德中学念书时的好友为他起的外号,后来被钱玄同无意中得知。父亲觉得“三强”两字不仅通俗易懂,还可以解释为“德、智、体”都进步,符合现代的进步潮流。于是,1926年后,“三强”两字便替代了“秉穹”。直至今日,“三强”这个名字依旧被无数人牢记,名留中国核物理科学发展的史册。
高中时,钱三强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实业计划”印象深刻。有一天,他跑到父亲的书房对父亲说:“我要学工科,将来做电机工程师。”
钱三强打算考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科,但由于交通大学以英语应试,而他在孔德学校学的是法语,便决定先去北大念理科预科,等英语熟练了再考上海交大。然而到北大不久后,钱三强就转学清华。据钱三强女儿钱民协回忆,父亲转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北大听了清华物理学家吴有训先生极其生动的讲课。
从牛到爱,结缘清华物理
1932年,19岁的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就此,他与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对于转学这件事,父亲钱玄同并未阻拦,而是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字赠予三强,并解释说:“写这几个字寓意有二,一是勉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是在科学上不断进取,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
当钱三强留学法国期间,父亲这幅字始终陪伴在钱三强身边。钱三强逝世后,在母亲的同意下,他的儿女们将“从牛到爱”四个字刻在了墓碑上,成为父亲的墓志铭。“至今,这幅字仍悬挂在我父亲家中的书房墙上”,钱三强的儿子钱思进告诉记者。
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于1926年,是清华成立最早的系之一。除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担任物理系主任外,当时的物理系还云集了一大批从海外学成归来的著名物理学家,包括有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等,在短短的几年间,清华物理系就发展成为了全国物理学科的领军者。在钱三强物理系的同级同学中就有王大珩、于光远以及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等中国日后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同钱三强一样,为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钱三强在清华期间读书十分刻苦,他喜欢做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也十分出众。
1935年,钱三强选修了吴有训开设的实验技术课。“他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我们掌握烧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术的关键所在,并随时指出我们的缺点,我感到得益不少”,钱三强在回忆老师的文章中写道。钱三强的毕业论文也是在吴有训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做实验时,他误把整个玻璃设备全都炸碎,水银也流了一地,结果吴有训非但没有责备他,还带着钱三强一起到实验室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鼓励三强继续努力做好实验。最后,钱三强毕业论文的实验得到了90分的高分。
后来钱三强在法国留学期间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设备,受到了导师约里奥的赞许。他曾写道:“回忆这段事实,说明我在清华大学时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吴先生鼓励我们敢于动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一生是有意义的。”
留学法国,心忧祖国核事业
1936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恩师吴有训的推荐下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1937年7月,中日爆发战争。同年,钱三强通过中法教育基金会考试,获得进入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的学习机会。钱三强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是研究所创建人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娜•居里。
在居里实验室的研究生活既充实又紧张,可惜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光景,世界大战的[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奇才的凡人本色 下一个物理: 中微子衰变:物理学家探索宇宙“最慢事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