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没有终点的旅程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3-1 9:19:03 |
|
|
2012年2月14日,92岁高龄的谢家麟,荣获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这位国际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只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聪明、也不能干,我能得奖,证明即使资质一般的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2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庆祝会上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谢老拄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步入会场。
面对任何人,谢老都是谦和地微笑着。遇见老友,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时,更是会开怀大笑,笑声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
“想吃馒头,先种麦子”
谢家麟是我国粒子加速器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加速器到底是干什么的。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小型加速器,那就是电视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介绍说。
谢家麟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裴国玺说,加速器就是把带电粒子能量提高的装置,而在电视机的显像管里,通电后,电子就有一定能量,打在荧光屏上就会亮了,从而形成了图像。
这个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与加速器是类似的。事实上,加速器出现在你我生活的各个领域。
加速器可以利用它产生的高能电子、X射线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从而改变遗传特性,优化农作物使之高产、抗虫害等。
在医疗卫生领域,加速器可用于放疗,治疗癌症肿瘤等。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就是谢家麟于1955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
据了解,最早使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的人,是居里夫人。后来,人们发明了X光机治疗肿瘤。但是,X射线的穿透力很强,会导致肿瘤后面的组织也受到损伤。
谢家麟发明的加速器,使肿瘤的杀伤作用仅局限于肿瘤局部。
他回忆,当时负责这项任务时,他几乎是赤手空拳,从化妆品厂招聘了几位技工,另招募了一名退伍的雷达兵作为助手,研究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也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他们请了几位物理系的教授作为领导,并由国际著名的高压工程公司承担研制。
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我的性格是倔强而不服输的,尽管条件不利,我还是勇敢地应战。”
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谢家麟带领自己的团队因陋就简,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这一创举轰动了美国高能物理界,成为当时的重大新闻。
1955年,谢家麟踏上了回国的旅途。他说,留在美国是锦上添花,回到中国却是雪中送炭。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科研条件一穷二白。谢家麟带领着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开始研制这些人听都没听过的加速器。
研究人员没有理论基础,他就组织他们补课,包括“核物理”、“电子学”、“电子直线加速器理论”等,并派遣人员出国学习。
当时,研究工作还面临着国内各项顶尖的专业设备、装置一无所有的情况。国际上,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禁运,“老大哥”苏联也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出售。
对此,谢家麟幽默地称“想吃馒头,先种麦子”,他亲自带着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用的器件。在美国,他就常常自己做焊接工作,为此,他也经常鼓励学生们:“做实验就要有动手的本领,手脑并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诞生了。
这台加速器进行的第一个实验就是模拟核爆产生的辐射,为推动我国“两弹”的研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谢家麟的带领下,我国的小型加速器实验装置从无到有,遍地开花。
“科研的敌人是浅尝辄止”
去年博士毕业的相新蕾也是谢家麟的学生,如今在北京101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他透露说,谢老非常严谨,要求他们在做事时不能是“大约、大概、可能”,一定要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展开。此外,谢老对前沿的科技非常关注,要求他们在研究工作时,也一定要用最新的技术、最前沿的理论。
谢家麟曾说过:“做研究工作的最大动力是强烈兴趣,书本知识加上实际经验是创新基础,科研的敌人是浅尝辄止、知难而退。”正因为如此,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他还继续致力于自由电子激光的研究,并在亚洲第一个研制成功。
新千年的曙光来临时,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又尝试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将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他说,不想[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朱光亚:主持中国40余次核试验中的每一次试验 下一个物理: 爱因斯坦实物展亮相武汉:房间搬到展览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