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吴健雄在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现为苏州职大)。

1928年吴健雄在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现为苏州职大)。
在太仓明德学校校园一隅,一株百年紫薇古朴光洁、强健旺盛,引人驻足流连。这株紫薇树是太仓浏河镇的开明乡绅吴仲裔100年前为刚刚出生的女儿吴健雄栽下的,他还为女儿起了个恬淡柔美的乳名“薇薇”。
如今,吴健雄早已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宇称不守恒定理”的验证者、美国物理学会会长、“中国的居里夫人”、“世界核物理女王”……一连串的荣誉,把她带出了浏河、带出了太仓,带到了整个世界,但漫步在今天的明德校园,闻着淡淡的花香,人们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吴健雄的魅力。
在太仓———
父亲为她植入第一颗“科学的种子”
据《太仓县志》记载,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先生是一个思想极端开明,有见解、有胆识的人物,父亲的亲近和疼爱对吴健雄的一生有着最深远的影响。
太仓学者凌鼎年告诉记者,吴健雄出生的1912年,中国妇女还裹着小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吴仲裔在家乡开办了女子学校。学校的科目设计颇有新意,除开设弘扬中华文化的《论语》、《古文观止》外,还增设数学、注音符号等新兴学科,研习缝纫、刺绣和园艺等。
正是在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里,吴健雄接受了最初的知识教育,而她父亲创建学校的过程,在地方乡里勇于任事、开风气观念之先的作为,不但让吴健雄引以为傲,也使她受到了许多启发。
据台湾作家江才健的传记《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当年吴仲裔不时将上海《申报》上刊载的一些科学趣闻,念给识字不多的吴健雄听。父亲的点滴影响,或许正是植入吴健雄心田的第一颗“科学的种子”。
在苏州———
6年求知岁月给她留下难忘记忆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离开浏河,进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吴健雄开始度过了6年求知和成长的岁月。由于聪颖过人和勤勉刻苦,吴健雄很快就成为校中同学谈论和师长喜爱的学生。
专程从台湾来太仓参加吴健雄百年诞辰的传记作者江才健告诉记者,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当时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学校,校长杨诲玉女士是一位有眼光的教育家。学校经常邀请有名的学者来校演讲。其中,胡适到苏州女师作的一次演讲给吴健雄留下了深刻印象。胡适那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内容是讲述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传统,同时也谈到了社会的改造。1928年,从苏州女师毕业的吴健雄进入了由胡适兼任校长的中国公学。后来,吴健雄赴美求学时又与胡适在海外相遇,两人长谈后,胡适专门写信叮嘱吴健雄“要多留意此邦文物,做一个博学的人”。
在美国———
为做实验她奔波于纽约和华盛顿之间
吴健雄最引人瞩目的物理学成就,就是用实验验证了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理,后者因此双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在纪念吴健雄的文章《厚德载物,积健为雄》中,回忆了吴健雄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定理的那段往事。“1956年早春的一天,我去健雄的实验室,向她介绍了高能物理中K介子的‘τ-θ之谜’,同时也讲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宇称不守恒。假如宇称不守恒,β衰变中一定也可以做出结果来。”李政道回忆道,“吴健雄当时就认为,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去完成这样一个从未有人试过的困难实验,是一个‘黄金的机会’和挑战。”为此,她退掉了早已买好的去日内瓦和远东的船票。
在英文传记《吴健雄:先驱核物理学家》一书中,作者理查德·哈蒙德记述了当年做实验的情形:“1956年,全美国只有三个实验室能够满足做这个实验所要求的接近绝对零度环境。当时,她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工作,而满足条件的最近的实验室在华盛顿。为了做这个实验,她开始往返奔波于纽约和华盛顿之间。”原明德学校校长陆坤龙说,一次圣诞节,外面飘着大雪,家家户户都在欢庆圣诞,吴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