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威: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6-8 12:49:23 |
|
|
庄小威,1972年生人。 1987年,15岁时从苏州中学科大少年班预备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1年毕业赴美,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5年后的2006年初,成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此前曾获得2003年“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 学家。2012年5月1日,40岁的庄小威,被选举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庄小威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科学,她的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能取得今日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为顺着自己的心意和兴趣学习,才保有了强烈的动力。
《深圳晚报》报道,庄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岁前,庄小威并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苏如皋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她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正规地学过拼音识字,从如皋回到父母身边后,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
庄小威上初中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是 最聪颖的学生之一。她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来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13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常拿满分。最终,庄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
据庄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忆,“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有时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站在了世界科学最前沿
1991年,庄小威在中科大毕业后赴美,这一 年,她仅仅19岁。经过6年在异域的潜心学习,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她又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 朱棣文做博士后研究,朱棣文给庄小威印象最深的是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讨论中他常常给庄小威一些非常高瞻远瞩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并不是用很枯燥的方法表现 出来,而是很生动,经常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便能让人领会。 正是这个时候,庄小威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 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从此开始跨越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的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学的前沿。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对自己的学问 拥有长期的热情,才能拥有动力,而动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难的秘诀。常常一周七天,庄小威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全是工作。
庄小威在科学世界的成就,取得了业界内的公 认。2001年,不到30岁的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 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翔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 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
2003年,庄小威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6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做科研一定要敢于冒险
看着庄小威的风光履历,很多人都以为庄小威太一帆风顺了,实际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只有庄小威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的秘诀就是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绝不轻言放弃。”庄小威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学生中最突出的那一个,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做实验的能力。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时,她也曾遇到整整一年时间都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做不出来的困境。
在一次次压力和挑战面前,庄小威始终没有轻言 放弃,自己的动力来自加倍的努力。在哈佛大学做助理教授时期,庄小威的其他同事都偏向选择相对“安全”的课题,这样才能迅速地出成果、发论文。因为在哈佛 大学,如果6年期间发表的论文没有达到要求数量,就面临走人的境地。但庄小威的冒险精神,让她从一开始,就决定选择有难度、有风险的课题。当她或荣誉无 数,并晋升为哈佛大学的教授时,有人问她,现在是否可以选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课题做,从来没有想找容易的问题做。”
庄小威建议国内教育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 能[1] [2]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诺贝尔奖得主解读天体物理:我不认为地球会消失 下一个物理: 上海光机所等在中红外新波段强场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