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谈实验物理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6-8 12:49:24 |
|
|
去年的5月15日,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主持下,七吨重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随着“奋进号”飞向了国际空间站。“其实你们都不知道,发射前我独自坐了很久,放电影般从每个环节开始回忆,直到确定万无一失,我浑身冰凉,我很紧张。”今天下午,这位头顶众多“光环”的矍铄老人走进东南大学,用他实验物理中的五个实验,剖析了科学研究中的深刻道理。
与人文社会学教授侃侃而谈的风格迥异,丁肇中教授更爱用一个个记录他实验过程、经历、以及成果的图像,给现场学子以更直观的感受。物理实验凝聚了丁先生毕生的心血,但在演讲中看不到他的任何浮夸,所有陈述精炼而严谨。
硅微条探测器、环形计数器……这些实验物理中专业词语频繁出现在丁肇中的讲座中,测量电子的半径、胶子的发现、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等五个具体实验,也贯穿丁教授授课始终。
做科学切勿盲从专家理论
众所周知,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未经实验的证明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当实验推翻了理论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过去的400年,我们对物质结构的基本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实验物理,”丁教授清楚实验物理的重要性。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专家团做了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相反的结果: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电子是有体积的。“因为这是关于物理基本概念的实验,所以我决定用不同方法来测量电子半径,那时我资历尚浅,没人支持我,”随后丁肇中依毅然放弃了美国大学的前途,前往德国花费了八个月做实验。“实验告诉我,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是没有体积的,”
在丁肇中心里,实验的结果说明一切。大家都相信只有三种夸克,没人设想并实验过还有更多的夸克存在,但丁肇中和他的团队经历两年的研究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证明宇宙中存在由新的夸克组成的物质。这种名为“J粒子”的发现,不但改变了物理学界长期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的概念,更是助力丁肇中登上了诺贝尔奖的舞台。从遭遇多数科学家的反对到登顶诺贝尔奖,从孑然一身到光环笼罩,丁肇中教授以他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给学子们树立了典范,“原谅别人的错误,在求实的科学道路上,同样不可或缺”。
善于合作,借能人一把力
“在欧洲中心的L3实验面临着诸如电子的数量,夸克的数量以及能否再分成更小的粒子问题,”丁肇中坦言。L3实验是首次美国、前苏联、中国、欧洲等19个国际的600名科学家共同参加的大型国际合作。用于实验的BGO晶体当年世界产量只4公斤,而需要用于实验的数量是12吨。“上海硅酸盐所积极提供了所需晶体,而现今他们的产品已被广泛用于工业以及医学领域”丁肇中表示。说起早期的合作者,丁教授如数家珍。在此次实验中丁教授合作者共发表了300多篇文章,300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对贡献大的科学家,要有优先认可,并使之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丁肇中始终秉承这一信念。
|
上一个物理: 上海光机所等在中红外新波段强场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下一个物理: 天体物理学家艾国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