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外物理和技术奠基者汤定元 上天入地为卫星开路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0-9 11:17:55 |
|
|
物理研究室的负责人劳森教授指导下进行关于固体高压相变的研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做出了出色的研究成果:证实了金属铈的高压相变起源于原子外部的电子被压入内部状态,这是一种新颖的相变,并证明高压相正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鲍林先生(L.Pauling)的金属原子半径理论所要寻找的相。这项成果当年就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他还和劳森教授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先研制成能获得3万大气压压强的金刚石高压容器,开创了高压下固体光学性质的研究。它目前在光学研究中有多种用途,已发展成高压物理研究中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当时中国大学的物理系,通常做习题和考试都注重论证,不太重视实用型的数值计算,所以一般物理系的学生都没有计算尺。而他在芝大参加预备考试时,考题倒不算难,但大多数题目都要作数值计算,他对计算尺的使用不熟练,在考试中吃了大亏。这更让他体验到当时中美两国大学教育之间的明显差别,而美国教育中注重实用的教学精神让他秉承至今。
当他回国后测量了锗的光电导光谱并发表论文,当时的吴有训副院长在一次与年轻人谈及科学方法时说,最好的研究工作应当是能用比较简单的实验去说明重要的问题,而汤定元的这一工作就可以算属于这一类型。
“中国人做科研,理论的东西讲得太多,实践的却不多,做习题也都是理论上的论证,实用性不强。这种习惯是不容易改的,要从小培养实用主义的精神,动手去做,注重结果,这才是最重要的! ”汤定元表示。
此外,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十分重视学术讨论会的传统也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当汤定元在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时,在所里负责20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和学习,就常利用讨论班的形式提高这些同志的业务水平。
1950年6月,他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在固体物理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前程似锦。可1年后的这个时候,他决定回国效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美留学生中第一批回国的11人之一。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物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作客南昌 称2012无世界末日 下一个物理: 澳科学家用军事科技定位数百公里外蓝鲸歌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