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的圣婴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14 12:20:25 |
|
|
全球气候尚未恢复正常,拉尼娜现象又出来为患。令不少地方分别出现严寒、冬暖、风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从世界范围来看,拉尼娜现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风雨和洪灾,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起干旱,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酿成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则是异常的潮湿天气,与厄尔尼诺引起的现象正好相反。
引起科学家高度关注的是“圣婴”与“女婴”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到现在才开始对这对坏“兄妹”有了初步的了解。
扼住“厄魔”的咽喉
自1997年以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把全球搞得“焦头烂额”。“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已不再是只有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才关注的名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们似乎都在谈论这对邪恶的“兄妹”。
为扼住“厄魔”的咽喉,科学家在密切监视的同时加强了对其成因的研究。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有科学家就提出,是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暖流。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样,根据地球自转与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机理,就可以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预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郑大伟课题组曾在80年代末,用该理论机理首次在国际上分析预测到1990年~1991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肯定。近年来,叶叔华院士领衔的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课题组,又成功地预测了1993年、1994年~1995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1996年下半年召开的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又在国内天文学界率先报告了1997年将会出现新的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研究结果。而后,还利用卫星海洋测高技术,成功地监测到1997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历史记录显示,自1949年至1990年的40余年间共发生10次厄尔尼诺现象,平均3.5年一次,而90年代以来的最近几年里竟出现了4次(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实属历史罕见。而且,90年代以来太平洋海温长期持续偏高,时起时伏的厄尔尼诺现象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异常,自然灾害特别是气候巨灾频发。这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是谁在助长“圣婴”、“女婴”作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为什么收音机晚上比白天收台多 下一个物理: 爱因斯坦与薛定谔的信件讨论中竟藏暗能量线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