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物理教学方法和物理实验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17 12:11:05 |
|
|
适用,因而失去信心。”他又说:“当前我国出版界关于物理学教科书及讲义等参考书,虽已如雨后春笋,屡见不鲜,惟对于实验上适用之出版物,则尚属凤毛麟角。”因此,他在这本书中,分别列出仪器之用途、构造、实验法及原理说明等项,使教师在使用仪器前,先能有所准备,到时也能一目了然,不致手足无措。这些仪器,有小规模工厂的学校也能按图仿制。这些话,都是宝贵的物理教学经验,对改进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极有实用的价值,是颇有特色的。
小结(物理教育的特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改革了清末的教育制度,转变了长期处于封闭的、重文轻理的教育思想,物理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理学正式规定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在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之后发布的《中学校令》中,明确了中学教育的宗旨为“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规定物理学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
2.初、高中都有一年物理课《壬子癸丑学制》仿照日本体例,物理教材最初用的是日本的译本。后来接着由商务、中华等书局出版的、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也大都以日本教材为蓝本,民国十年左右,受到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基本上仿照美国,中学由4年改成6年,初、高中各3年,都有1年物理课。
3.制定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1919年以后,全国教育团体和组织,对中学教育的研究相当活跃,进行了多次中学物理课程的讨论,最后于1922年制定了《暂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并据此制定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纲要》,编写了初中综合自然科学教材。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4.根据《壬戌学制》设置的课程,初中理科合为一门自然科学,高中采用文、理分科制。为了适应这个需要,初中分别编写两类理科教材。这种两类不同的教材,在我国物理教育史上是第一次。一类是三门理科仍分别编写,另一类是以理、化、生为主的混合自然科学。后者有利于理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但教材的编写和师资比较困难。高中采用文理分科制,不合我国国情,以及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久即取消。
5.形成了物理教材的传统体系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逐渐充实,要求也不断提高,逐步趋向正规化,形成了长期应用的传统体系,即概论、力、热、声、光、电磁学的系统,并开始重视实验,也有单独的物理实验教材。少数热心物理实验教育的,特别是由国外留学回来的学者,提倡并开设仪器生产工厂。
6.大学设立了物理系《壬子癸丑学制》中,已经规定高等学校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每科再分若干门,这是学科分系的开始,1919年北京大学首先成立物理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物理: 法国实验物理学家傅科 下一个物理: 汽车触电怎么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