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器
西北考察团戈壁组成员陈宗器在温音乌苏零下10度坚持测量
建国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右一)为所长,陈宗器(左一)任副所长
据悉,2012年首次“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近期已评出。
获奖论文3篇,分别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作者张培震等(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作者刘启元等(2009年);《地震叠前逆时偏移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及GPU实现》,作者刘红伟等(201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于2013年元月举办的“春节座谈会”上,向地球物理界人士介绍2012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设立、评审情况,并宣布获奖论文名单,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设置的宗旨与评选方法,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陈宗器地球物理基金会共同商定。宗旨为:为促进科学的发展,设立“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促进地球物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发表获得专业认可的优秀学术论文。
奖励对象为刊登在《地球物理学报》的优秀学术论文。每年表彰在《地球物理学报》前四年(今年为2008年——2011年)刊登的学术论文中,经国内期刊权威检索机构检索查证,筛选出年度“被引频次”数量高的优秀论文作者,按排名确定人选。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为优秀论文奖评选委员会,其秘书处为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为评选办公室主任。每届年会评选优秀论文奖不超过五项。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陈宗器基金会提供奖励基金。
陈宗器先生(1898~1960)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地球物理学杰出的领导者、组织者、开创者;地磁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任理事长、发起人之一。
20世纪30年代,陈宗器先生作为中国最早走向西部的先行者——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戈壁组五名成员中唯一的中国团员,在先后五年半的时里,足迹遍布额济纳、罗布泊、柴达木、祁连山、阿拉善等荒无人烟科学数据几乎空白的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陈宗器先生凭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走向了至今许多人不愿去的罗布泊,将山川、河流等地理位置准确地测量、记录下来,用胶片保留下当时的自然景象。他对罗布泊的气象观测,是七十多年前那一地区唯一完整的气象资料。1936年,他与霍涅尔共同发表的《中国西北之交替湖》论文,是我国有关河流变迁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开拓性工作。他在西北的科考,为后人留下了极有价值的地球科学观测资料,而且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地球科学的某些领域开启了现代科学研究之先河。
陈宗器先生早在1936年就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展了野外地磁测量,即使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还主持修建了广西桂林良丰雁山地磁台。陈先生还是我国高空物理观测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于1941年和陈志强等赴福建崇安,观测了当年9月21日发生的日全食,同时对福建进行了地磁测量,研究了日全食对地磁场的影响发表了《日蚀、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的论文。
解放前夕,陈宗器先生临危授命被中央研究院上海各研究所公推为上海办事处主任。他勇于担当与各研究所领导一起抵制迁往台湾,组织职工护厂护所,为国家保护了人材、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