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生平介绍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1-16 12:13:35 |
|
|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著名的科学家。他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法拉第从小就过着贫穷清苦的生活,正像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他比较早熟。13岁时,由于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他不能再上学了,便成了一个装订印刷作坊的徒工。从此,法拉第走上了自己谋生的道路。法拉第手脚勤快、聪明伶俐,还很注意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书籍装订的手艺,而且装订得又快又好,这样,他就可以抽空看看装订的那些书了。谁能想到,读书引导、培养并造就了一个未来的大科学家。
慢慢地,法拉第的头脑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地吸取着知识。他读了很多书,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还有《一千零一夜》,都让他大饱眼福。不过,最吸引法拉第的是《大英百科全书》中讲的那些电的现象和《化学漫谈》中讲的那些化学实验。法拉第被迷住了。
拿一根玻璃棒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玻璃棒就能吸引纸屑,这就是电。这个他知道,他在别的书上看到过而且自己也试验过小小的电的吸引力。可是现在《大英百科全书》上说,可以把这些细微的电一点一滴地贮存起来,贮存多了就可以“啪”地一下放出一个火花,像天上的雷鸣、闪电一样。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制造出雷声和闪电,真是太有趣了!
还有,《化学漫谈》中说,只要把一片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盐水里,就能做一个伏打电池,使电源源不断地流动起来。用许多伏打电池串联起来,就能使水分解成两种气体,而这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一点火,又会“轰”的一声爆炸,重新再变成水。啊!电,化学,太神奇了。
从此以后,法拉第经常到外面捡些旧瓶子之类的,统统用于实验。他把书上的每个实验都做了一遍,亲眼看到那些神奇的现象在自己眼前出现。科学引起了法拉第浓厚的兴趣,各种实验的操作培养了法拉第极强的动手实验能力,这些都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逐渐地,他身边的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他开始去追寻更深奥的知识。
“自然科学家应当是这样一种人:他愿意倾听每一种意见,却要自己下决心做出判断。他应当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对每一种假设有偏爱,不属于任何学派,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他应该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他的首要目标。如果有了这些品质,再加上勤勉,那么他确实可以有希望走进自然的圣殿。”——法拉第。
步入科学圣殿
按书本上讲的做实验已使法拉第不满足了。几年来,他的知识丰富多了,对于电方面的浓厚兴趣,已使他把自己能找到的有关电气方面的论述搜集起来,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法拉第期待着更新的科学知识,他20岁这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演讲报告会。
法拉第坐在皇家学会富丽堂皇的大厅里。阶梯形的大厅里座无虚席,谁也没注意第7排中间位置上的法拉第。他穿得很旧,薄呢大衣早已磨得露出经纬,和满厅的听众相比,他显得很寒酸。
马蹄形的大讲台旁边,正站着一个漂亮的中年人,他讲得那么轻松,却又那么透彻,他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天才的光华和势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向外辐射。
他是戴维教授,当时英国科学界的巨子。他23岁时就被任命为皇家学会化学教授。他还不到25岁就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两年后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的最高荣誉——柯普莱奖。现在,戴维教授已成为皇家学会的灵魂。由于他的努力,虽然只有33岁,已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他对于氯气的研究,他所发现的钠和钾,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拉第被迷住了,激动得有些发抖的手正用笔飞快地记录着戴维教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意图。周围的人觉得他挺可笑,那么认真干什么,听听不就行了吗!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以后不久,这个贫寡的青年成了戴维的得力助手,更没想到他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
戴维教授的讲演开拓了法拉第的视野,法拉第连续听了4次戴维教授的讲演。出于对科学和大科学家的虔诚,法拉第认真地把戴维教授的4次讲演纪录整理好,配上精致的插图,并精心地装订成册,书脊上用烫金字写着
“亨·戴维爵士讲演录”
不久,法拉第学徒期满了。出于对科学[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物理: 专家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及对策 下一个物理: 物理学家:卢瑟福(卢瑟福散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