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报道,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SouthernObservatory)首次直接拍摄到围绕双星系统运行的行星。
去年11月,法国JosephFourier大学的科学家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NACO红外传感器系统跟踪双星2M0103,发现第3个不明天体,其位置在2002年和2012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个不明天体可能是围绕双星运行的行星,根据命名规则,被命名为2MASS0103(AB)b。
圆圈中为行星2002年的位置,箭头所指为去年的位置
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围绕双星系统运行的行星。此前发现的围绕双星的行星,都是通过间接方式发现的,例如行星遮蔽双星时导致双星变暗,或行星干扰双星的运动。
《星球大战》中有一颗叫“塔图因”(Tatooine)的行星,该星球围绕双星系统公转,塔图因的生物能看到天上有两个太阳。
《星球大战》中有两个太阳的塔图因行星剧照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新观测或许能够激发人们进一步的想象,但这颗天体上或许很难有生命存在。
2MASS0103(AB)b与双星系统间的距离约为125亿千米,相比之下,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才59亿千米。
而且,该天体的质量约为木星的12至14倍,很可能是质量巨大的类木行星。一般认为,类木行星上不会有生命存在。
对研究者来说有些棘手的是,这个天体的质量过于巨大,几乎就在行星与褐矮星的分界线上。
褐矮星是构成类似恒星,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以在核心点燃氢核聚变反应的气态天体。大于13倍木星质量的天体会发生氘核聚变。成为真正的恒星,天体的质量需要达到木星的80倍。
但研究者表示,这种分法只是简单化的定义,因为测量质量比较方便,易于操作。他们正在研究这个天体的光谱,了解其大气组成。
他们认为这个天体更可能是质量巨大的类木行星。行星形成的“核心吸积”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类地行星的形成,但很难解释气态行星的形成,后者通常用“吸积盘不稳定”理论解释。这个新天体的发现或为“吸积盘不稳定”理论提供了佐证。
但如果光谱分析证实其是褐矮星,那也将是了不起的发现——与双星系统共生的矮星。
研究者猜测,如果那样的话,可能在恒星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扰动,导致星体撕裂为碎片,最终成为三个天体。
综上所述,新天体的发现对完善行星与恒星形成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Hertfordshire大学的BenBurningham评论说,虽然这个发现可能进一步模糊了行星与褐矮星的分界,但图片真的非常酷。他认为,该天体是行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