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义:淡泊之心聆听物理之美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8 13:59:05 |
|
|
诗境有禅顿悟易,空门无框遁入难。
1983年5月28日,范洪义作为新中国首批博士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亲自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当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这可乐坏了远在上海的范妈妈,她高兴地指着照片对报摊老板说:“这个人是我儿子!”“报摊老板看了看照片,说:‘老太太,你认错人了吧!’”谈起30年前这段趣事,昨天刚从合肥中科大校园赶来的范洪义教授哈哈大笑。
1964年,范洪义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70年,范洪义被下放到河南、湖北的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半,尔后又被分配到一家县办小工厂。直到1973年,中科大急需青年教师,范洪义才被调回母校,再次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他报考了母校的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并于1982年5月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范洪义一生淡泊名利,30多年来的治学道路上,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不争”原则:一不报奖、二不报院士、三不与人攀比。他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选择物理作为专业,是缘于从小的兴趣。“物理学家,是聆听自然脉搏的声学家,是描绘自然规律的画家”。范洪义深情地说。“如果说那时候有什么大志向的话,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国的物理研究水平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在个人理想方面,范洪义说,他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记载于教科书中,“既有长远的科研价值,又有普及的科学意义”。
范洪义的梦想已经实现。如今,作为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另辟蹊径地发展了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的符号法、以及表象与变换论,在理论物理与群表示论等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成了量子力学界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发表的SCI论文多达330篇,6次获得全国发表SCI论文个人排名第一,三次获得多篇SCI论文数被引用全国第一。
面对这些荣誉,范洪义引用陶公的《闲情赋》,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专著中抒发自己的“科学隐士之心”:“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
上一个物理: 范洪义:诗和物理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追求完美 下一个物理: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