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振宁面前做物理实验,小陆同学既紧张又激动。
“杨爷爷好、杨爷爷好……”昨天上午,曾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一年的杨振宁,在夫人翁帆,省老领导徐荣凯,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林的陪同下,再次踏上联大附中的故土——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再踏故土勉励学子传承联大精神
“我曾经在文化巷住过5年,我相信它就在附近。”刚一下车,杨振宁就开始找寻曾经的记忆,看着崭新的校舍、多种多样的教学设施,杨振宁非常感慨。
尽管事前没有安排,但来到故土显然勾起了杨振宁的许多回忆,他现场表示想跟孩子们说几句。“你们现在都没有办法想象,当年西南联大和联大附中的条件有多艰苦,在那么困苦的情形之下,同学和老师都那么努力,这个是西南联大以及联大附中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
“一个学校有好的校风,好的老师,学生们努力学习,一定会有好的成绩。”杨振宁勉励孩子们利用好现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联大附中的精神勤勉读书。
再见名单忆起过世的夫人杜致礼
69年前,22岁的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担任高一一班、高二一班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宿舍就在教室上面。他教授的两个班总计86名学生中出了不少名人和大家,昨天杨振宁在师大实验中学看到了这86名学生的名单,瞬间回忆起其中几位:“高二一班的同学出了两个文学奖,一个是罗广斌(小说《红岩》作者),还有笔名‘宗璞’的冯钟璞(哲学大师冯友兰之女),还有一位院士梅镇彤(从事脑高级功能研究)。”
名单还勾起了他对已过世的夫人杜致礼的回忆,“当时我的学生里有一位后来变成了我的太太,她叫杜致礼。当时我跟她互相不太认识,她只是我好多学生里的一个,后来在美国一家中国饭店里看见了她。我就找她看电影,然后我们在1951年结婚,她75岁时过世了。”
再上讲台即兴给学生上物理课
昨天上午杨振宁到访时,高二理科一班正好是物理自主实验交流会,轮到展示自己实验的学生陆晓丹,虽然他激动又紧张,但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面前,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实验,并向全班同学清楚地解释出了其中的原理。
“……刚才这个同学做的这个实验,就是在二十世纪人们想研究有没有高电压的现象,最先是两个英国人,他们等于把这个机器放大了,产生几百万伏的静电,他们两个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69年后再次踏进“高二一班”,杨振宁即兴给学生们上了一小段物理课。
“69年以前做过联大附中的中学教员,教了高二一班、高一一班的数学,那个时候联大附中的设备非常简陋,不能像你们现在居然可以自己制造这个,物理是一个非常深的、有着广阔运用的一门学问,我希望很多同学在这个方向上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将来走到研究物理的道路上来。”杨振宁最后说。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