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界,有一个曾经被遗忘,但值得被铭记的名字——叶企孙。
李政道称他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周光召说他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
许多人将他称为“大师的大师”——1999年受奖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3位与叶企孙有师承关系,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
叶企孙
记者柴静在《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1977年叶企孙辞世前,给钱临照看《宋书》中范晔写的《狱中与甥侄书》中的一段:“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尽管不可悉知,追寻叶企孙的人生,略能窥见其中,或可解意一二。
从业:测定普朗克常数
1898年的上海,叶家喜得一子,起名叶鸿眷,也就是后来的叶企孙。叶家乃书香门第,叶企孙的曾祖蔼臣公曾于清朝道光年间为官,晚年精修礼学,分纂《同治上海县志》;祖父叶佳镇曾得国子监簿街,官至五品;其父叶景澐198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曾任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分纂上海县志。
在叶父的严格教养下,资质聪颖的叶鸿眷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气质。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少年叶企孙在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及应用——“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07年,9岁的叶鸿眷到父亲主持的上海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2月,清华学堂首次招生,在父亲鼓励下,不满13岁的叶鸿眷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华学堂停课,叶鸿眷就读于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他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录取。
他与清华的不解之缘就此展开。在开学后的一篇日记里,叶企孙写道:“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
1918年,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插班进了大学三年级,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在杜安教授指导下,叶企孙与帕尔默合作,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用X射线法重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h值(6556±0009)×10-27尔格秒(其不确定值度为0.14%),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公认为最精确的值,在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十余年。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治学: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也是叶企孙的信条。
1925年5月,清华学校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大学物理科副教授,并把刚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赵忠尧、施汝为带到清华做助教。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教授会选举、校长聘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1928年,叶企孙将吴有训到请到物理系任教,为了以示尊重,叶企孙给吴有训的工资比自己这个系主任还高。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一批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到清华理学院任教。他跟学生们说,虽然自己教书不怎么样,请来的先生们可是各个比自己强。名师出高徒,一大批青年才俊从清华理学院诞生,据统计,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时,数理化学部半数以上的学部委员均来自清华。
清华教授曾昭奋赞叹此为“神话般的成绩”。
叶企孙在治学方面展现的才华,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他年轻的时候开始有意培养。
1915年7月,17岁的叶企孙利用暑假到上海求新机器厂及同昌纱厂参观。26日的日记中,他描述了两厂的情况后,评论道:
“噫!海通以来吾国人屡受巨创,振兴实业以富国之说,固人人能言之,而确有事功者不数觏如朱君伯仲者,诚实业界中之鸿毛麟爪也。惜朱君有志有为而无学识,经济一门,更少研究,故两厂虽历十有余年,而赢余颇少。推源其端,厥有二端。(一)厂基不广而分工太细,故费用多而利息少;(二)各种机械求新厂均能仿造而不能专精于一种,故材料人工不免滥用。此二端虽龂龂于言利,实与工业之盛衰有深系焉。盖百工所以厚生,而厚生非利不可。苟无余利,国家何必岁费巨金以建工厂哉。予参观毕,心有所感,爰眦笔以记之,俾后人之欲建工厂者,可以览于斯文。”
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如此关注实业,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绝非易事。之后叶企孙能够成为一代名师,正是从漫长岁月中的点滴训练而来。
为人:迳庐钟灵秀,望族生豪俊
“迳庐钟灵秀,望族生豪俊。”这是叶企孙写给爱徒熊大缜的一首缅怀长诗的第一句。
叶企孙称赞熊大缜英俊聪慧,一生未娶的他将熊大缜视若己出。诗的后半部分,他写道:“逃责非丈夫,积愤气难抑。一朝君奋起,投军易水东。壮志规收复,创业万难中。”
作为叶企孙最为看重的学生和助手,抗战爆发后,熊大缜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吕正操将军的抗日部队,并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1939年7月,熊大缜被诬陷为国民党中统特务而被杀。
“文革”中,熊大缜的问题被用作打倒吕正操将军的工具,叶企孙作为熊大缜的老师和熊加入抗日队伍的介绍人,也被诬陷为特务。十年间,叶企孙被批斗、关押、隔离,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翩翩君子的晚年,只能在一把藤椅上读些诗词史记聊以度日。
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在昏睡中去世。
侄子叶铭汉说叶企孙在世时从来没有抱怨什么;在叶企孙的追悼会上,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吴有训悲喜交加、中途退场。
时代亏欠他的,后人永远无法弥补。
但其意中所解,虽不悉知,犹可寻忆。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