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外壳破碎,由于散热使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变小,达不到白炽状态而无法发光,所以玻璃外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提高灯丝温度。
再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学生都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但有的观察仔细的同学提出,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这是什么缘故呢?此时教师可让学生重新做一下沸腾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温度计测一下不同水层的温度,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水在沸腾前,上层水温度低,下层水中的气泡内空气压强小且在上升过程中泡内水蒸汽温度降低凝结,压强又变小,气泡内压小于外压,故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各层水温度趋于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内部的水蒸汽达到饱和,内压大于外压,故气泡由小变大。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沸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四、评估实验功能,拓展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某一实验目的,我们都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进行。如果我们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是不是同一实验可以达到多个实验目的,使实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探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实验中需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利用公式R=U/I求出电阻,最后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但根据公式P=UI,上述实验测出来的物理量也可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只不过应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测量结果不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细心的同学不知是否还发现,每次求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是不同的,且小灯泡越亮电阻值越大。这说明小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可见此实验还可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真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评估,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有着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创新实验教学,为物理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