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学习”的特点之三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缘──—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每一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首先,正确地形成概念。概念是通过抽取事物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形成的。要注重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事物特征,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形成概念。其次,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最后,注意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即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
2.4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
“探究学习”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看来,属于非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不能直接参与同化,但起到了动力作用。其目标又分为“接受”、“反映”、“价值化”、“组织”和“体系性格化”五个层次。初中生是不易达到较高层次的,一般达到“价值化”就不错了。高中生能达到“组织”、“性格化”的层次。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
3 探究学习的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
探究学习的实施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模式。如萨其曼(R.Suchman)的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美国国家理事会于2000年组织编写的《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目标—教学指南》,将探究教学分为五个阶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评价解释和交流论证;我国的《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阶段:提出问题、猜想与假没、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根据上述探究学习的不同模式和共同特点,我们把探究学习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的实施和指导。
问题阶段: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提出问题,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考;二是确定选题,从所提问题中提炼出主要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也可以形成相关的假说或猜想。这一阶段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策略:一是创设一个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当好学生的“催化剂”;二是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一定要注意“吃透”学情,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水准,这样可以使学生提高探究的积极性,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三是教师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价值性体现在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个方面,可行性体现在所选课题开展探究时,所受主客观条件及各种制约因素。在具体指导方法上,可以有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方法,同时还要对选题过程及时总结。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由每个学习小组自己根据探究的问题、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这里包括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及实验步骤。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法有:平衡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再现法。本阶段很重要,决定着整个探究学习过程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完善,对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作出合理的评估,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份正式探究方案的范本,并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指导。研究阶段:这一环节有两个难点:一是不可预测的问题不易控制;二是课堂探究时间不易控制。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充分的准备。主要任务是,进行物理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教师在指导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是帮助者和指导者,不能代替学生探究;其次,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及时排除实验故障,有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和监督,一是在处理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器材和技术指导;二是要求学生客观记录实验结果;三是指导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处理实验结果。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三种:列表法、解析法、作图法。通过对实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