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①在剪掉的地方蒙上一层橡皮膜,将其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而且在水中越深凹陷程度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深度越大压强越大。②将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即使水满了,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③将剪掉的地方磨平,蒙上一层橡皮膜,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轻敲橡皮膜,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倾斜抖动,甚至熄灭。如果在橡皮膜上粘一小平面镜,盖紧瓶盖,在暗室里用集光的小型手电筒照亮薄膜上的小镜,可在白墙上看到反射的光点。人对着橡皮膜大声说话,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带动小镜振动,使反射的光点变成一个闪动的光带,而且随着声音的强弱和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用处,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教具和实验。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