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实验的探究新教材中又介绍了两种其他的方法:1.粘贴法(教材36页“问题与练习”中的第3小题),对于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处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2.用Excel软件处理(教材35页“做一做”中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对于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演示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给我们处理问题带来的方便,并让学生在计算机课的时候自己动手做一下,亲身体验其优越性。利用Excel软件的强大功能还可以对图象进行拟和得出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如下图),可以直接得出其加速度与初速度。这样既巩固了前面加速度的知识又为后面引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利用已经Excel软件已经画好的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该物体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该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仅如此利用Excel软件中显示出来的公式还可以更深的挖掘图象反应出来的意义。用Excel软件绘制的v-t图象拟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到v=2.5857t+0.2752,引发学生讨论2.5857和0.2752的物理意义,加深学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同时笔者认为这可以作为新课程下一个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很好的考察点。
四、反思与感受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为了使教学不走弯路,教材在适当环节给出了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
科学探究的活力在于每个具体的探究都与另一个不一样,它不是僵死的教条,无论是科学研究中的探究还是科学课程中的探究,都是如此。所以应该注重探究实验教学中探究过程的地位,凸显出探究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最后真正的达到新课改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