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天体物理超大质量双黑洞及星系并合研讨会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8-25 9:36:22 |
|
|
由北京大学刘富坤教授(主席)、美国航天局天体物理学科学部副主任J. Centrella博士(共同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 Komossa博士(共同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 Spurzem教授(共同主席)、德国马普学会爱因斯坦研究所科学院士B. Schutz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R. Ekers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D. N. Manchester教授、日本东京大学K. Kuroda教授、意大利米兰-Bicocca大学M. Colpi教授、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等等组织的“引力波天体物理、超大质量双黑洞及星系的并合”国际研讨会于8月1日至5日在云南丽江成功召开。会议吸引了包括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旋转黑洞Kerr时空几何发现人Roy Kerr教授在内的、来自中、美、德、意、日、澳、韩、印、丹麦、波兰、新西兰、以色列等国的6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
天文观测已经发现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着比太阳重百万倍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在目前流行的冷暗物质宇宙学框架下,星系的等级合并必然导致星系核心形成超大质量“双黑洞”。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时产生的强引力波辐射是正在建造中的引力波探测仪“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以及正在实施中的引力波探测项目“脉冲星计时阵(PTA)”的主要探测目标。本次会议通过特邀专题综述、口头报告、张贴报告和口头讨论的形式,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共同演化、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的相对论数值模拟及后牛顿近似、双黑洞产生的引力波辐射及其探测方法、双黑洞在气体和恒星环境中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数值模拟、双黑洞与星系核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可观测特性、探测引力波辐射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反冲黑洞、有关的下一代望远镜以及引力波探测器的建造等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展望、对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并就进一步研究和不同领域之间开展合作进行了积极探讨。这次会议将几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走到一起,促使平时缺少沟通交流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在自己领域之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建立不同领域团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促进研究团队自身的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
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和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承办。会议得到了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973计划天文项目“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星系形成与演化”的支持。
|
上一个物理: 美研制出新型X光纳米显微镜 下一个物理: “西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