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能营造自主学习的情景,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需要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构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特别是教师大胆创新的演示实验教学或教学活动设计,更是高效课堂教学所必须的重要平台,也是让学生在快乐和满足中收获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无疑为物理教学的灵活性提供了舞台。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总是要精心设计我的第一节物理课——“趣味实验课”。在这一节课中,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我用几个趣味性极强的实验代替了常规的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趣的、快乐的,而且是有用的。
实验一:“看谁肺活量大”
实验展示的情景:让学生推荐班上肺活量较大的几个同学,向上吹漏斗口中的乒乓球,看谁吹得更高。
实验结果:根据“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特点,学生肺活量再大,也不可能将乒乓球吹上去。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然而正是因为实验情景中形成的这种巨大心理落差,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急于去探究生活的欲望。
实验二:“与雪花共舞”
实验展示情景:老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棉絮抛向空中后,用一根橡胶棒自由地控制棉絮在空中的运动,制造出“与雪花共舞”的场景。
实验结果:该实验只是老师改变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吸引碎纸屑的做法,而是去吸引空中棉絮。这一改变却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根橡胶棒“魔力”从何而来,同时,学生在奇妙的感受中寻求到了物理的乐趣。
实验三:“意念控制灯泡的发光”
实验展示情景:老师闭合已连接好的电路,然后佯装着用自己的意念去控制电灯的发光情况,造成老师具有可控制灯泡亮度能力的特意功能的假象。
实验结果:该实验关键点在于老师事先将控制灯亮度的滑动变阻器和连线隐藏好,不要让学生发现老师是在用滑动变阻器去控制灯泡亮度。这样,老师在不知不觉间就善意地“欺骗”了学生一回。自然,当教师揭示真相的时候,学生也会在“原来如此”的“呀然惊呼”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在这种魔术般情景中获取知识的奥秘,自然其乐无穷。这些知识一旦深入学生大脑,就很难被遗忘。
实验四:“雷公与电母”
实验展示情景:摇动手摇感应起电机,使其产生的高压击穿空气形成电舌,伴随“啪、啪”的声音,形似闪电与雷声。
实验结果:该实验将看似高深莫测的自然现象形象再现,让学生在实验中剥去“雷公与电母”的神秘面纱,对于学进而正确理解闪电与雷声产生的缘由。对学生品味自然和科学的神奇,消除迷信的认识,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开展角色互换,唤醒学生的主角意识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营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大多是老师在唱主角,学生只是在欣赏老师的表演。如果能将演示的主角让学生去扮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实验结果自然更能让学生信服,也往往能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当然,危险性的、难度大的实验最好由老师完成或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完成)。
例如:“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递的”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知识,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甲同学藏身讲台前,刚好不能被乙同学看到。再让乙同学在原地用手中的平面镜去找到甲同学。同时,让甲同学观察,他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
这个游戏将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了“光路可逆性”的规律。
又如:在讲解“静摩擦力”概念时,学生对静摩擦的存在以及静摩擦方向的确定在理解上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我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一个小个同学站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木板要宽大、结实),再让一男同学缓慢地抬起木板一端,直至小个同学站立不稳而滑下来(当然要强调注意保证安全)。这样,小个同学就会在努力保持自身平衡不下滑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静摩擦的存在。学生的主角意识在实验中被唤醒,在角色互换中获得了知识,教师用有趣的实验突破了难点。
三、放大实
[1] [2] 下一页